第71章 库泽涵清(2 / 4)

加入书签

民国年间的《水利志》记载,‘库水甘洌,鱼味清鲜,可直食’。” 林羽咬了口鱼干,发现咸香里混着淡淡的灵草味 —— 是张婶特意加的,“客人都说加了灵草的鱼干不腥,” 她用围裙擦着手笑,“林先生要是不嫌弃,我们渔村认养这片库湾,天天来捞蓝藻。” 很快,沿岸的农家乐老板们都来了,民宿的老板娘要种能观赏的灵草,垂钓园的老板想种能诱鱼的品种,码头的青石板路上很快排起长队。

傍晚的霞光给水库镀上胭脂色时,陈博士的检测仪终于传来好消息。经过防护栏隔离的区域,蓝藻密度降至 35μg\/L,灵草幼苗的受损叶片开始抽新芽,“你看,” 她指着显微镜下的画面,“这些灵草细胞能释放抑制蓝藻的物质,就像微型生物武器。” 李科长提着刚摘的莲蓬走来,竹筐里的莲子还带着露水,“局里要把旧发电站改造成‘水库生态馆’,” 他剥着莲子说,“馆长想请你在馆前的水池里模拟灵草净水过程,既当展品又当教材,就像给老电站装个活的水表。”

晚饭前的空闲,林羽跟着王伯驾着巡逻艇巡库。马达搅碎水面的霞光,沿岸的路灯渐次亮起,像串在库岸线上的珍珠。“对岸的峡谷有股山溪汇入,” 王伯指着雾中的山口,“当年修水库时特意留了生态流量口,现在水温比别处低 4 度,适合种喜凉的灵草。” 驶过废弃的溢洪道,闸门的锈链上缠着丛野菱角,根系间还卡着片旧渔网,“这菱角能净化水质,” 王伯摘下颗青菱,“以前放牛娃就在这水里摘菱角吃,比糖果还甜。”

夜里的水库格外寂静。林羽在管理所的值班室整理记录,笔记本上画满水库剖面图,标注着不同区域灵草的生长差异:“库湾区:株高 25cm,分蘖数 6 个;深水区:株高 18cm,分蘖数 3 个,需补光。” 窗外传来泄洪洞的流水声,像远古的歌谣在山谷回荡。他摸出手机给小陈发去设计图:“需要一批竹制生态浮床,用楠竹扎成菱形框架,框架间留 20 厘米间隙,既让灵草扎根,又不影响行洪,就像给水库铺块会呼吸的绿毯。”

深夜的码头突然传来响动。林羽披衣出去,借着月光看见只水獭正在浮岛旁嬉戏,爪下的蓝藻团散成绿色的云。他想起陈博士说的 “顶级捕食者回归”,突然明白健康的水生态里,每个物种都有存在的意义。蹲在岸边看水獭潜入水中,发现被搅动的水体里,灵草的根系正在加速伸展 —— 原来草木的生命力,在动态的水流里比静态的池塘中更旺盛。

第二天清晨,竹制品厂送来了生态浮床。菱形的竹框架泛着桐油的光泽,节点处用不锈钢丝绑扎,“按您说的抗洪标准做的,” 厂长踩着浮床晃动测试,“能承受 0.5 米高的浪头,十张拼起来就是个稳固的生态单元。” 林羽和学生们将浮床连成片状,用锚链固定在库中沙洲边缘,床与床之间留着五米宽的通道:“这叫‘水陆共生’,” 他调整锚链长度时说,“既方便游船通行,又能让灵草形成连续的净化带,就像给水库系了条绿腰带。”

陈博士的团队开始安装水下 LEd 灯。灯珠做成星星的形状,固定在浮床下方,蓝光在水中穿透力极强,“深水区的光照不足,” 她调试着光周期控制器,“每天补光 6 小时,模拟自然光照,既促进灵草生长,又能抑制蓝藻,就像给植物开小灶。” 农业大学的学生们则在沿岸布设自动采样器,样品瓶按时间顺序排列,“让数据说话,” 戴眼镜的女生贴标签时说,“灵草的净水效果,七天就能见分晓。”

中午的 “水库市集” 设在管理所的广场上。林羽和村民们摆了个 “灵草净水展”,玻璃缸里的蓝藻水经过灵草处理,变得清澈见底,旁边摆着《太初规则》与《农政全书》的对照本。穿对襟褂的老秀才指着《农政全书》里的 “泽草所生,种之芒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