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枕木承芳(3 / 4)

加入书签

补漆的动作如描眉:“灵草的根系能分泌有机酸,” 他指着支座与土壤接触的部位,“刚好能中和钢铁的碱性,比涂油漆还环保。”

摄影爱好者们扛着相机来了。他们镜头下的灵草有种特别的张力:煤斗花箱里的灵草与锈铁轨相映成趣,隧道口的补光灯照着叶片如镶金边,孩子们趴在轨间观察草叶的专注神情更是动人。“这些照片要做成绿道明信片,” 戴广角镜的男生导出照片时说,“正面是灵草绕铁轨,背面印上铁路年代记,让更多人知道钢铁也能长出温柔。” 林羽看着照片里的光影,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冰冷的铁轨注入心跳。

傍晚的雷阵雨来得迅猛。林羽和志愿者们忙着加固藤蔓固定绳,老郑则检查排水系统,雨水顺着轨枕间的排水沟流淌,在道岔处汇成小小的溪流,灵草的叶片在雨水中舒展,绿得发亮。“你看这排水坡度多标准,” 老郑抹着脸上的雨水笑,“当年建铁路时就考虑到了,现在刚好给灵草浇水,一点不浪费。” 雨幕中,信号灯样式的补光灯亮起,红光透过雨珠洒在铁轨上,像条流动的星河,灵草在其间摇曳如乘舟。

板房的晚饭加了道灵草炖排骨。灵草用的是隧道口种植的耐阴品种,炖出来的汤带着淡淡的松木香,“这汤比城里馆子的鲜,” 李工啃着排骨说,“因为灵草吸了铁轨的‘铁气’,就像老话说的‘土里长的沾土味,铁边生的带铁劲’。” 老张从包里掏出个铁皮饼干盒,里面装着 1965 年的铁路时刻表,“那时候的绿皮火车,每站都停,” 他指着时刻表上的小站名字,“就像咱们的灵草,每个轨枕缝都要扎根。”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铁路工程规范与《太初规则》做对比。发现很多理念惊人地相似,比如 “轨缝留伸缩量” 与 “草木需透气”,“路基要排水” 与 “根忌涝”,只是表述不同。窗外的雨还在下,雨水敲打板房铁皮的声音如鼓点,他给小陈发去消息:“绿道需要批竹制解说牌,每块都要刻上铁路术语与草木智慧的对应,比如‘道钉固定铁轨’对应‘根系稳固土壤’。”

第三天清晨,雾散后的铁轨泛着湿漉漉的光。林羽沿着绿道巡查,发现桥梁段的灵草藤蔓已经爬了半米长,卷须紧紧抓住钢钉的样子如握铆钉。老郑的传感器显示,轨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比三天前提高了 12%,“是灵草的枯枝败叶在起作用,” 他指着叶片凋落的地方,“这叫‘生物循环’,比人工施肥更持久。” 志愿者们在道岔处挂起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 “此处曾有蒸汽机车停靠”,旁边画着灵草的生长示意图,像给历史与现在搭了座桥。

铁路博物馆的开馆仪式就在货运站台举行。穿制服的老铁路职工们站成整齐的队列,胸前的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馆长给林羽颁发了 “荣誉馆员” 证书,证书封面用的是铁轨压纹纸,“要把灵草培育纳入博物馆的互动展项,” 馆长握着他的手说,“让参观者亲手栽种灵草,知道铁路不只有钢铁记忆,还有绿色未来。” 孩子们涌上来,给每位老人献上用灵草编的花环,老人们摸着花环的动作,像在抚摸当年的机车把手。

中午的长桌宴摆在铁轨之间。桌布是志愿者们用灵草染的绿色,碗碟里盛着各种灵草做的菜肴:灵草炒鸡蛋、凉拌灵草叶、灵草小米粥。老火车司机老张端着酒杯站起来,对着铁轨的方向敬了三杯:“第一杯敬蒸汽机车,第二杯敬灵草,第三杯敬所有让铁路活下来的人。” 酒液洒在轨间的土壤里,很快被灵草的根须吸收,仿佛土地也在分享这份喜悦。

下午的总结会确定了绿道的运营方案。“要分段认养,” 李工展示着规划图,“社区认养一段,学校认养一段,企业认养一段,” 他指着图上的彩色区块,“就像铁路的各个工种,各负其责才能跑完全程。” 老郑补充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