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市井生花(4 / 6)

加入书签

的弹涂鱼。它们在滩涂上跳跃的身影如撒豆,林羽跟着老马去查看早年种的柽柳,树干上的寄生藤开着细碎的白花,“这藤能吸盐分,” 老马折断根枝条,断面渗出晶莹的液珠,“你看,草木自己会想办法。” 林羽掏出小刀,小心翼翼地取下藤叶标本,夹进《太初规则》的书页,“回去研究能不能跟灵草混种,” 他望着暮色中的滩涂,“就像渔民和船工相互帮衬。”

临时住处是间废弃的航标站。墙角的旧煤油灯还能点亮,灯芯爆出的火星映在林羽的笔记本上,他正在绘制灵草的耐盐实验记录:“第一组:纯湿地土,叶尖枯萎;第二组:掺 10% 草木灰,叶片舒展;第三组:加柽柳藤提取物,新叶萌发。” 窗外传来涨潮的声音,像大地在均匀地呼吸,他摸出手机给小陈发消息:“湿地的灵草需要竹制护架,防潮水冲刷,按老船的龙骨样式做。”

深夜的航标站突然停电。林羽点燃煤油灯时,发现灯座里藏着张泛黄的纸条,是五十年前的守灯人写的:“潮涨三尺,船退三丈;草生一寸,岸固三分。” 字迹被海风侵蚀得有些模糊,却透着与《太初规则》相通的智慧。他把纸条夹进笔记本,突然明白不管是守灯人还是种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 —— 守护这片土地的平衡。

第二天清晨,竹艺师傅带着徒弟们驾着小货车来了。他们带来的竹料浸过桐油,在晨光里泛着琥珀色,“按您给的船龙骨图纸改的,” 师傅用卷尺量着竹条的弧度,“每根竹筋都留了伸缩缝,就像老船板会随潮涨潮落变形。” 林羽蹲在滩涂上,看着竹架渐渐成形,底部的三角结构刚好卡在礁石缝里,“《考工记》说‘审曲面势,以饬五材’,” 他抚过光滑的竹节,“原来造竹架和造木船,道理是一样的。”

周教授的团队用无人机监测灵草生长时,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加装了红外摄像头的无人机传回图像,灵草周围的土壤温度比别处低 2c,“根系在调节微环境,” 她指着屏幕上的热成像图,“就像老渔民说的‘水草多的地方鱼更肥’。” 林羽想起小时候在泽丰村的水田,水稻田埂上的杂草总能保持水土,突然觉得所谓 “生态”,就是万物各安其位,相互滋养。

中午在渔民合作社吃饭时,老板娘端上刚出锅的海菜饼。饼里掺了切碎的芦苇嫩芽,带着淡淡的咸鲜味,“这芦苇根能入药,” 她用围裙擦着手,“跟你那灵草一样,都是湿地养出来的宝贝。” 林羽夹起一块饼,发现里面的海菜切得极细,“得顺着纤维切才不塞牙,” 老板娘笑着说,“就像你们种灵草,得顺着它的性子来。”

下午的科普活动来了群小学生。孩子们穿着防水裤,在滩涂上小心翼翼地跟着林羽辨认植物,“这是盐角草,能喝盐水,” 他指着丛肉质植物,“这是碱蓬,秋天会变成红色,就像灵草的红纹会变颜色。” 扎着双马尾的小姑娘突然举起手里的放大镜:“林老师,灵草叶子上有小绒毛!” 他凑过去看,细密的绒毛上沾着细小的盐粒,“这是它的‘过滤器’,” 他笑道,“就像你们戴的口罩。”

涨潮前的忙碌中,林羽发现有几株灵草被螃蟹挖松了根部。他赶紧用竹片加固,在周围插了圈细竹条,形成简易的防护栏,“《太初规则》说‘护根如护心’,” 他往根部培土的动作轻柔,“草木的根稳了,才能经得起风浪。” 老马在旁边撒下些碎贝壳,“给螃蟹找点事做,” 他拍着手上的沙,“它们就不会捣乱了,就像给孩子找玩具,省得调皮。”

傍晚的霞光把湿地染成金红色时,林羽坐在旧船坞的石阶上,看着灵草在微风里轻轻摇晃。周教授递来杯热茶,茶里加了当地的芦苇根,“检测报告出来了,” 她翻开平板电脑,“灵草的根系分泌物能促进有益菌繁殖,土壤盐度降了 0.3%。” 林羽吹了吹杯里的热气,茶香混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