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知行相生(1 / 5)

加入书签

灵草工坊的竹制卷帘被晨光推开时,林羽正蹲在育苗架前观察新播的种子。陶盆里的园土泛着湿润的褐红,是昨日从小区花坛筛来的,混了三成青崖山的腐叶土 —— 按《齐民要术》“种杂五种,以备灾害” 的古法,不同土壤混播能提高成活率。指尖轻按盆土的力度如触婴儿肌肤,土面凹陷半寸又弹回,刚好适合种子萌发。

“林师傅,这批灵草茶的包装设计好了。” 设计师小陈抱着平板电脑走进来,屏保是泽丰村的茶园晨雾。她点开设计图的动作如展画,竹制茶盒上烫着浅金的灵草纹样,“按您说的‘留白三分’,盒盖内侧能刻上《太初规则》里的采茶要诀。” 林羽的指尖在虚拟茶盒上摩挲,竹纹的肌理做得逼真,像能闻到青竹的清香:“得加行小字‘采时留芽,如养子孙’,” 他想起兰婶采茶时总说的话,“让喝茶的人知道,每片茶叶都连着草木的生机。”

工坊角落的石臼里,老中医正捶打艾草与灵草的混合绒。木杵起落的节奏匀如钟摆,每捶三十下换个方向,“这是给社区老人做的护腰垫,” 他用粗麻线捆扎药包的动作如编筐,“《本草纲目》说‘艾叶能通十二经’,加灵草绒更能祛湿,就像你那艾草布带的进阶版。” 石臼边缘沾着的草屑被林羽用竹刮子收起,簌簌落入陶碗 —— 这些碎绒能塞进孩子们的香囊,像把工坊的草木气分赠给更多人。

上午的灵草认养课来了七位小朋友。林羽给每个孩子分发了迷你育苗盆,盆沿贴着手写的名字标签,“这土是青崖山的‘母土’,” 他抓起一把褐红的园土在掌心搓揉,土粒从指缝漏下如碎金,“里面藏着灵草的根须记忆,就像你们带着爸爸妈妈的叮嘱。” 穿背带裤的小男孩突然举手,指尖捏着片掉落的灵草叶:“林老师,它会疼吗?” 林羽把叶片放进孩子掌心:“草木有灵,你轻拿轻放,它就会好好长,就像别人对你温柔说话,你也会开心呀。”

孩子们给种子覆土时,林羽在旁轻声指导。覆土的厚度用竹片量着,刚好没过种子两倍高,“《太初规则》说‘深则难出,浅则易枯’,” 他示范着抚平土面的动作,“做人做事也一样,太用力会累,太轻又不成。”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指着窗外:“那棵树的叶子为什么一边多一边少?” 顺着她的指尖望去,小区的梧桐树向阳光倾斜,枝叶疏密分明,“它在跟着光生长,” 林羽笑道,“就像我们跟着好的道理走。”

午饭用工坊的陶炉煮了杂粮粥。小米是二柱托人从泽丰村寄的,红豆来自老中医的家乡,灵草叶切碎了撒在粥面,绿得像初春的茶园。林羽把粥盛进粗瓷碗时,碗沿的缺口刚好接住滴落的粥汁 —— 这是他特意带来的旧物,想让孩子们知道 “不完美也是种圆满”。张大爷拎着刚蒸的槐花糕走进来,竹屉里的糕点泛着浅黄,“用你教的‘文火慢蒸’,” 他掀开屉布的动作如揭云,“比煤气灶蒸的多三分清甜味。”

午后的阳光透过工坊的天窗,在地面投下菱形的光斑。林羽和王教授视频连线时,屏幕里正展示着灵草的基因测序图。螺旋状的基因链在蓝幕上旋转如太极,“检测出三种活性成分,” 教授指着跳动的峰值,“与《太初规则》记载的‘明目、安神、祛湿’完全对应。” 林羽把镜头转向育苗架,新出的芽尖顶着种皮,像戴着小帽子的孩童:“您看这自然生长的,比实验室培育的多份灵气。” 教授在那头笑了:“《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科学是为了读懂这份美,不是代替它。”

茶商老周来取灵草茶时,带来了套古法炒茶锅。铁锅的内壁泛着幽暗的光,是他托人从浙西山区收来的,“按你说的‘竹帚翻炒’,” 他比划着炒茶的动作,“城里的年轻人都爱看传统工艺,说比机器炒的有‘人情味儿’。” 林羽往锅里撒了把新采的鲜叶,竹帚翻动的弧度如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