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城脉绵延(2 / 4)

加入书签

石面,突然觉得这方小小的菜园,就是城市里的青崖山 —— 有土,有雨,有懂草木的人,就有生长的底气。

回到住处时,竹筛里的艾草已晒得半干。林羽把艾草揉成绒的动作如揉茶,艾绒落在粗布上的 “簌簌” 声,像泽丰村的落雪。手机在桌角震动,是王教授发来的灵草生长数据:“社区种植的灵草叶绿素含量比温室高 12%,” 后面跟着个笑脸表情,“看来接地气的草木长得更精神。” 林羽点开数据图表,曲线的起伏像菜园的田埂,突然明白所谓 “新境生根”,不是让草木适应城市,而是让城市学会给草木留片乡土。

夜里整理菜园日志的台灯下,林羽在青绿色笔记本上画下今天的分苗步骤:“辰时画畦,巳时分苗,未时遇雨,申时课草……” 每个时辰旁都配着小图,像本手绘的《农桑要术》。窗外的月光透过纱窗落在纸上,把墨迹晕成淡淡的蓝,他突然想起守泉老汉说的 “土地记着所有事”,原来不管是青崖山的石缝,还是社区的菜畦,只要认真对待,土地都会给出答案。

第二天清晨,林羽被菜园的喧闹声吵醒。趴在窗台往下看,见孩子们围着 “娃娃棚” 欢呼 —— 灵草的子叶在一夜之间舒展了半寸,红纹像描了朱砂的眉。穿背带裤的男孩举着放大镜观察叶片,镜片把阳光聚成小小的光斑,“它在长!” 他的惊呼惊飞了篱笆上的麻雀,“就像我长高一样!” 林羽抓起草帽往楼下跑,帆布鞋踩过积水的 “啪嗒” 声,像追赶生长的脚步。

社区菜园的竹篱笆外,渐渐聚拢了看热闹的居民。三楼的退休教师拿来相机,镜头对准晨雾中的菜畦,“这比公园里的花好看,” 她调整焦距的动作认真,“带着人气儿。” 卖早点的夫妇送来刚出锅的馒头,热气在竹篮里凝成白雾,“给种菜的师傅们加个餐,” 男主人挠着后脑勺笑,“就像给庄稼追肥,人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林羽教大家给灵草追肥的动作如撒种。腐熟的豆饼粉捏在指尖,每株灵草周围撒上半勺,“这叫‘少食多餐’,” 他示范着用土覆盖肥料,“就像给孩子喂饭,一次不能太多,不然会积食。” 王婶的孙子把豆饼粉撒成了小土堆,林羽没责怪,只是用竹片把粉扒匀:“《道德经》说‘曲则全’,种庄稼跟带孩子一样,得顺着来。”

上午的阳光正好,老中医带着药碾来做炮制演示。铜碾在石板上转动的 “咕噜” 声,让林羽想起村里的石碾,“这是灵草的根须,” 他把晒干的根须倒进碾槽,“九蒸九晒后入药,能安神。” 碾轮转动的轨迹在石板上画出浅沟,像大地的年轮,“就像你们年轻人说的‘不忘初心’,” 老中医擦了擦额头的汗,“草木的根记住了山里的气,人的根也得记住来处。”

午饭是在菜园边的竹棚里吃的百家饭。李大姐的凉拌黄瓜、张大爷的蒸红薯、卖早点夫妇的馒头…… 摆了满满一竹桌,“这叫‘共食’,” 林羽给每个人分了双竹筷,筷子是二柱寄来的泽丰村毛竹做的,“就像咱村的秋收宴,大家一起种的菜,一起吃才香。” 咬一口红薯的瞬间,林羽尝到了晒谷场的味道 —— 原来不管在哪,用汗水换来的食物都带着阳光的甜。

下午的自然课上,孩子们用灵草叶拓印。叶片的纹路在宣纸上印成淡绿的网,像缩小的青崖山地图。穿背带裤的男孩非要给拓片题字,歪歪扭扭写下 “灵草的家”,笔尖的墨滴在纸上洇成小团,“这是它在城里的家,” 他指着菜畦,“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 林羽把拓片贴在竹篱笆上,风过时,纸页的 “哗啦” 声像灵草在说话。

傍晚浇水时,林羽发现灵草畦里多了个稻草人。稻草人的草帽是张大爷的旧物,身上穿着孩子们捐的小衣服,“防鸟雀的,” 王婶系紧稻草人的腰带,“就像村里的护苗神,看着吓人,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