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顺势而为(3 / 3)
巽” 位微微颤动,指针映着窗外的水光,泛出温润的光 —— 他想起青崖山的灵草,此刻定在雨水的滋润下舒展新叶,叶尖的露珠折射着月光,像颗含着生机的绿珠,正蓬勃生长。
他突然想起《道德经》里的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所谓规则的公平,从不是 “强求丰沛” 的妄为,而是 “润生顺势” 的智慧 —— 是引水时的匀灌、育苗时的匀播、磨面时的均分、守炉时的惜柴,是每种应对在 “湿润” 后守住的平衡。就像《易经》“巽卦” 的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雨水润生,是为了在循环中顺应万物的生长。
后半夜的雨水淅淅沥沥,窗棂上的水珠连成细流。林羽听着村外传来的雨声,像大地均匀的呼吸。“雨水的苗,得‘夜雨润’,” 隔壁传来老汉的梦话,“不浇大水,不灌急水,得顺其性,这是润生的理。” 他想起白天引水的场景,匀灌分润、按需分配、互济互助 —— 这不正是 “雨水” 的真意?润得均匀,生得有序,在湿润间为万物铺路。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林羽起身准备去村外的田垄看看。客栈掌柜递来块雨水糕,“这糕里加了艾草,” 他指了指糕上的芝麻粉,“《易经》‘随卦’说‘随,顺也’,跟着节气吃,身子就润。”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林羽看见田埂上已有农人在查看秧苗。秧苗在雨水的滋润下抽出新叶,每株的高度相差不过半寸,“《齐民要术》说‘雨水足,苗必旺’,” 农人笑着打招呼,“这苗得匀,既不徒长,又不矮小,刚好三寸高。” 他知道,雨水之后是惊蛰,春意更浓,但润生的智慧已让万物蓄势 —— 灵草在远方的土里扎根,秧苗在本地的田垄生长,村民在劳作中待春。
路过秧苗坊时,妇人已开始新一天的劳作。洒水的 “沙沙” 声,与远处水渠的 “潺潺” 声交织成雨水的晨曲。林羽摸了摸背包里的《太初规则》,书页间的灵草枯叶已泛出鲜亮的绿,像在回应这润生的气息 —— 他知道,无论走到哪里,这润生的道理都跟着他。
准备继续南行时,林羽回头望了眼润水村。水渠的水在晨光里泛着粼粼波光,秧苗坊的竹帘在风中轻晃,祠堂的香炉还飘着余烟。他想起守祠老汉的话:“雨水润得好,秋收长得丰。” 这像在说万物的规则 —— 润生时越顺势,生长时越繁茂。
踏上南行的路,泥土在脚下陷出浅痕,带着湿润的气息。林羽知道,前路的雨水会更多,但只要守住润生的本心,就能在湿润中待万物繁茂。就像这雨水的规则,从不在急于求成,而在与湿润共生,在润生中守平衡,在顺势中待繁茂 —— 这便是道家 “上善若水” 的真意,在浸润时守住那份 “柔”,才能在生长时接住那份 “盛”。
不远处的河畔,有位老渔翁正在撒网。渔网在水面展开的弧度匀如满月,“这鱼得‘雨水捕’,” 老渔翁收网的动作缓慢,网里的鱼鲜活灵动,“《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此时的鱼刚活跃,得捕大留小,才好繁衍生息。” 他把小鱼放回水里的动作轻柔,像在守护整个水域的生机。
林羽向老渔翁拱手道别,继续南行。雨水在新翻的泥土上汇成细流,像给大地系了条条银带。他知道,雨水虽湿,但生机已如泉涌,就像他背包里的《太初规则》,每页都藏着润生的密码,指引着他在春途中见证,在生长中感悟 —— 见证苗破土而出,见证叶舒展生长,见证青崖山的灵草愈发繁茂,见证所有的润生,都化作蓬勃生长的力量。
这便是雨水的深意,不在速生的浮躁,而在润生的顺势。就像道家所言 “上善若水”,唯有在浸润时守住那份柔,才能在生长时接住那份盛,让所有的润生,都成为繁茂的序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