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阳生万物(3 / 4)

加入书签

进松土,像颗含着春意的绿珠,正悄然生长。

他突然想起《道德经》里的话:“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所谓规则的公平,从不是 “强求速生” 的妄为,而是 “启蛰有度” 的智慧 —— 是饰春牛的合度、撒谷种的匀播、开菜窖的缓进、守炉的恒持,是每种应对在 “破冰” 后守住的平衡。就像《易经》“震卦” 的 “震惊百里”,立春启蛰,是为了在循环中唤醒万物的生机。

后半夜的露水带着潮气,窗棂上的冰花已融化成水痕。林羽听着村外传来的蛙鸣初啼,像大地苏醒的哈欠。“立春的种,得‘浸一夜’,” 隔壁传来老汉的梦话,“不催芽,不闷种,得顺其性,这是生养的理。” 他想起白天迎春的场景,虔诚匀播、按需分配、互济互助 —— 这不正是 “立春” 的真意?启得从容,生得有序,在阳生间为万物铺路。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林羽起身推开客栈的门。残雪在阳光下融成细流,田埂上已有新翻的泥土泛着褐红,村中的屋顶都冒着湿漉漉的炊烟,像幅水墨的画。客栈掌柜递来个春卷,“这卷里加了豆芽,” 他指了指卷上的芝麻粉,“《易经》‘随卦’说‘随,顺也’,跟着节气吃,身子就轻。”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林羽看见田埂上已有农人在引水灌田。渠水在垄间淌出银线,每垄的水位一寸,“《齐民要术》说‘春灌如油’,” 农人笑着打招呼,“这水得匀,既不冲苗,又能润土,刚好养芽。” 他知道,立春之后是雨水,春意渐浓,但启蛰的智慧已让万物蓄势 —— 灵草在远方的土里扎根,谷种在本地的田垄发芽,村民在劳作中迎春。

路过花坊时,姑娘已开始新一天的浇花。水壶洒出的 “沙沙” 声,与远处耕牛的 “哞哞” 声交织成立春的晨曲。林羽摸了摸背包里的《太初规则》,书页间的灵草枯叶已泛出淡绿,像在回应这阳生的气息 —— 他知道,无论走到哪里,这启蛰的道理都跟着他。

准备继续南行时,林羽回头望了眼春和村。春牛在晨光里泛着彩光,花坊的迎春已绽开第一朵黄花,祠堂的香炉还飘着余烟。他想起守祠老汉的话:“立春启得好,秋收长得丰。” 这像在说万物的规则 —— 启蛰时越合度,生长时越有序。

踏上南行的路,泥土在脚下陷出浅痕。林羽知道,前路的寒意未消,但只要守住启蛰的本心,就能在阳生中待万物复苏。就像这立春的规则,从不在急于求成,而在与生机共生,在启蛰中守平衡,在阳生中待繁茂 —— 这便是道家 “道法自然” 的真意,在初动时守住那份 “度”,才能在生长时接住那份 “势”。

在不远处的河畔,一位老渔翁正站在船头,解开系着船只的缆绳。他的动作熟练而稳健,仿佛这已经是他多年来的习惯。随着缆绳被解开,船只缓缓地离开了岸边,驶向了河中。

老渔翁手中的船桨轻盈地划入水面,每一次划动都像是在水面上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那弧度匀如新月,让人不禁想起了古代文人笔下的水墨画。

“这鱼得‘立春捕’啊,”老渔翁轻声说道,他的声音在宁静的河面上回荡着,“立春时节,万物复苏,鱼儿也刚刚从冬眠中醒来,正是捕捞的好时候。”

说话间,老渔翁开始收网。他的动作缓慢而有节奏,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当网被完全拉起时,人们可以看到网里装满了三寸长的小鱼,它们在网中挣扎着,想要逃脱束缚。

老渔翁并没有急着将这些小鱼收入鱼篓,而是仔细地观察着它们。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地说:“《庄子》说‘时雨降矣,而百谷生’,这时候的鱼刚刚苏醒,还很脆弱,我们不能把它们都捕走,得放归大半,这样它们才能繁衍生息。”

说罢,老渔翁小心翼翼地将小鱼从网中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