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夏至阳极(3 / 4)

加入书签

神收了咱的敬,会匀些阴凉,” 守坛的老汉往灰堆里浇井水的动作缓慢,水汽蒸腾的高度齐如指尖,“《道德经》说‘物壮则老,谓之不道’,阳极则阴生,热到极致,凉就不远了。” 远处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咚 —— 咚 ——”,节奏比往日迟缓些,像是怕惊了这短暂的清凉。

林羽小心翼翼地翻开那本《太初规则》,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一件稀世珍宝。月光如水,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仿佛给这本书披上了一层银纱。

当他翻到其中一页时,目光被一幅夏至农耕图所吸引。图中描绘了祭日、薅草、摘瓜、做凉面等场景,这些场景巧妙地连成一个环形,宛如一个阴阳相生的太极图案。

林羽凝视着这幅图,心中涌起一股奇妙的感觉。他不禁想起了古老的传说和传统,这些场景似乎都蕴含着某种深意和哲理。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的罗盘,那是他一直随身携带的宝物。罗盘的铜针在“离”位微微颤动,仿佛在与那幅图中的某种力量相互呼应。指针映着窗外的星光,泛出温润的光芒,这光芒让林羽的心头为之一动。

然而,更让他惊讶的是,他突然听到背包里传来一阵清晰的“窸窣”声。他急忙打开背包,只见布袋上鼓起了一个小小的弧度,里面的灵草种子似乎正在蠢蠢欲动。

借着月光,林羽可以清楚地看到,嫩芽已经顶破了种皮,露出了半寸长的青绿。这嫩绿的颜色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和生机勃勃。

他突然想起《道德经》里的话:“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所谓规则的公平,从不是 “热极则焚” 的极端,而是 “阳极生阴” 的收敛 —— 是祭日时的敬畏、薅草时的分寸、摘瓜时的取舍、做凉面时的调和,是每种应对在 “炽烈” 与 “清凉” 之间守住的平衡。就像《易经》“乾卦” 的 “亢龙有悔”,懂得在极致时留三分余地,才是长久之道。

后半夜的露水带着丝丝凉意,悄无声息地打湿了窗台上那盆薄荷。林羽静静地躺在床上,听着院心传来的阵阵鼾声,那声音在这静谧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暑气渐退时的私语。

“夏至的稻,得‘浅水勤灌’啊……”突然,隔壁传来老农的梦话,声音有些含糊不清,但林羽还是听清了其中的几个字。他不禁想起白天看到的那片稻田,禾苗在炎炎烈日下挺直了腰杆,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它们并没有被炽热的阳光所击倒,而是巧妙地借助水渠的滋润,始终保持着青绿的颜色。

林羽的脑海中浮现出那片稻田的景象,禾苗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向他诉说着什么。他突然明白了,这就是“夏至”的真意吧——在最热烈的时节,学会敛藏自己的力气,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默默地等待着秋收的到来。

就像那片稻田里的禾苗一样,它们在酷热的夏日里,并没有过度消耗自己的能量,而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汲取水分,保持生机。这种张弛有度的生活态度,不正是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所需要的吗?

林羽静静地思考着,夏日的夜晚,微风轻拂着他的脸庞,带来一丝凉意。他闭上眼睛,感受着这宁静的氛围,心中渐渐涌起一股平和与安宁。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林羽背着背包走出客栈。田埂上已有早起的农人在引水,木闸提起的高度刚好三寸,水流在稻垄间漫开的速度均匀如呼吸。他摸了摸背包里鼓起的布袋,灵草嫩芽似乎又长了些,隔着布能感受到微弱的韧性。这让他的脚步格外轻快 —— 或许到了小暑,它就能真正舒展叶片了。

走离夏溪村时,林羽回头望了一眼。稻田在晨光里泛着青绿,瓜田的竹架上还挂着未摘的小瓜,凉茶摊的竹桌已摆上新泡的薄荷。他知道,夏至之后是小暑,暑气会更盛,但阴阳已悄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