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芒种忙种(3 / 4)
就成了。”
夜深时,林羽坐在客栈的窗前,看村民们扛着农具陆续回家,田埂上的灯火像串流动的星,慢慢隐进夜色。远处的稻田里,蛙鸣此起彼伏,像在演奏一首生命的赞歌。“芒种的夜,得‘听蛙鸣而知丰歉’,” 客栈掌柜的话语里带着诗意,手里捧着刚煮好的绿豆汤,“《易经》‘震卦’说‘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蛙鸣越响,收成越好。”
打谷场的麦粒已收进粮仓,残留的麦壳被扫成小堆,准备当柴烧。“收得净,种得匀,” 守场的老汉往粮仓里撒了把新麦,动作虔诚,“《道德经》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今年的麦,明年的种,循环往复才是常道。” 远处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咚 —— 咚 ——”,节奏比往日明快些,像是在为忙碌的人们加油。
林羽轻轻地翻开那本厚重的《太初规则》,陈旧的纸张在他的手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月光透过窗棂,如水般洒落在书页上,照亮了其中一页的芒种农耕图。
这幅图绘制得十分精细,割麦、插秧、施肥、做糕等场景栩栩如生,仿佛将他带入了一个繁忙而充满生机的农耕世界。这些场景连成一个环形,就像一个生生不息的圆,寓意着农业生产的循环和延续。
林羽凝视着这幅图,心中涌起一股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缓缓伸出手指,轻轻触摸着图中的每一个细节,感受着古代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痕迹。
突然,他的手触碰到了怀中的罗盘。那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罗盘,铜制的表面在月光的映照下泛出一层温润的光泽。林羽小心翼翼地将罗盘取出,放在书桌上。
罗盘的铜针在“离”位轻轻颤动着,仿佛在与他交流。指针映着窗外的月光,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给整个房间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氛围。
就在这时,林羽听到了一阵轻微的“窸窣”声。他惊讶地发现,声音竟然来自他的背包里。他连忙打开背包,只见里面的灵草种子正在微微颤动,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挣扎着要破土而出。
林羽心中一阵狂喜,他知道这些灵草种子终于要发芽了!他仔细观察着种子,果然看到有一些嫩绿的芽尖已经顶破了种皮,正努力向外生长。
这奇妙的一幕让林羽兴奋不已,他仿佛看到了这些灵草茁壮成长的未来,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力量。
他突然想起《道德经》里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谓规则的公平,不在刻意的强求里,而在顺应时序的忙碌中 —— 是割麦的分寸、插秧的密度、施肥的多少、做糕的火候,是每种劳作在 “收” 与 “种” 之间守住的平衡。就像《易经》说的 “变通者,趋时也”,芒种的智慧,正在于懂得 “忙而不乱”,收得及时,种得适时。
后半夜的露水打湿了窗纸,林羽听着稻田传来的蛙鸣声,像在听生命生长的欢歌。“芒种的稻,得‘浅水勤灌’,” 隔壁传来老农的梦话,“一次不多,勤浇才好。” 他想起白天看到的稻田,秧苗刚插下,还没完全扎根,却已有了向上生长的姿态 —— 这不正是 “芒种” 的真意?忙着收获,也忙着播种,在循环中孕育新的希望。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林羽背着背包走出客栈。田埂上已有早起的农人在查看秧苗,指尖拂过稻叶的动作轻柔,像在问候正在生长的生命。他摸了摸背包,灵草种子的动静越来越明显,嫩芽似乎已经长出了细小的根须。这让他的脚步格外轻快 —— 看来,这灵草真的要在这个夏天生长起来了。
走离云溪村时,林羽回头望了一眼。麦田在晨光里泛着金黄,稻田的水面倒映着云影,打谷场的麦堆像座小小的金山。他知道,芒种之后是夏至,是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时节,而他的旅程,也会跟着节气的脚步,往更热烈的生机里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