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小满盈微(3 / 3)
成,糕由食材成,都得有章法。” 蒸糕的竹屉垫着荷叶,每层放九个,“九为阳数,取长长久久之意,” 揭屉的动作轻柔,蒸汽腾起的高度齐如屋檐,“多蒸一刻则软,少蒸一刻则生,得让糕香里带着荷叶的清。”
林羽接过递来的小满糕,咬开时艾草的清香混着蜜枣的甜在舌尖散开,像把小满的温润都含在了嘴里。“配着新茶吃,” 递糕的妇人往他碗里续茶的动作轻柔,茶汤在碗里漾开的圈匀如圆规,“茶解腻,糕解乏,正好一对。” 灶台边的陶罐里,腌着的小满蒜泛着青绿,蒜瓣的大小相同,“这蒜得‘腌至芒种’,” 腌蒜的妇人用筷子翻动的动作缓慢,“《易经》‘时乘六龙以御天’,到了时候,味道自然就成了。”
夜深时,林羽坐在客栈的窗前,看村民们扛着农具陆续回家,田埂上的灯火像串流动的星,慢慢隐进夜色。远处的蚕坊还亮着灯,妇人正借着月光查看蚕宝宝的生长,竹匾里的蚕吃桑叶的 “沙沙” 声均匀如细语。“小满的夜,得‘听蚕噬叶’,” 客栈掌柜的话语里带着诗意,手里捧着刚剥好的蚕茧,“《易经》‘明夷卦’说‘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这蚕吃叶是为了结茧,结茧是为了化蝶,万物生长都有目的。”
晒谷场的菜籽已收进粮仓,残留的荚壳被扫成小堆,准备当柴烧。“收得净,留得足,” 守场的老汉往粮仓里撒了把新菜籽,动作虔诚,“《道德经》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今年的籽,明年的苗,循环往复才是常道。” 远处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咚 —— 咚 ——”,节奏比往日沉稳些,像是在为饱满的麦穗计时。
林羽翻开《太初规则》,月光透过窗棂落在书页上,其中一页画着幅小满农耕图,割油菜、浇麦田、养蚕、做糕的场景连成环形,像个生生不息的圆。他摸出怀里的罗盘,铜针在 “巽” 位轻轻颤动,指针映着窗外的月光,泛出温润的光泽 —— 更让他心头一动的是,背包里的灵草种子传来细微的 “噼啪” 声,像是种皮正在裂开。
他突然想起《道德经》里的话:“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所谓规则的公平,从不是 “满” 的强求,而是 “小满” 的留白 —— 是留三寸根的油菜、润而不涝的溪水、三喂三歇的蚕宝宝、留三分空的油缸,是每种生长在 “盈” 与 “缺” 之间守住的平衡。就像《易经》说的 “变通者,趋时也”,小满的智慧,正在于懂得 “小得盈满” 便好,不必求全。
后半夜的露水打湿了窗纸,林羽听着蚕坊传来的 “沙沙” 声,像在听生命生长的私语。“小满的蚕,得‘蜕四次皮’,” 隔壁传来蚕农的梦话,“一次一变,慢慢长大,急不得。” 他想起白天看到的麦田,麦穗刚灌浆,还没完全饱满,却已有了沉甸甸的姿态 —— 这不正是 “小满” 的真意?未全满,却已见生长的希望。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林羽背着背包走出客栈。田埂上已有早起的农人在查看油菜地,指尖轻触残留的根茬,像在问候土地里的生机。他摸了摸背包,灵草种子的动静更明显了,像是有嫩芽正要顶破种皮。这让他的脚步格外轻快 —— 或许到了芒种,它们就能真正探出头来。
走离溪云村时,林羽回头望了一眼。麦田在晨光里泛着浅黄,蚕坊的烟囱升起笔直的烟,晒谷场的菜籽堆像座小小的金山。他知道,小满之后是芒种,是更忙碌的时节,而他的旅程,也会跟着节气的脚步,往更饱满的生长里去。那些藏在劳作里的规则,那些融在自然里的智慧,都像这小满的麦香,早已悄悄渗进了他的旅途。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