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谷雨播新(3 / 4)
烤饼的鏊子温度刚好,饼皮贴在鏊子上的 “滋滋” 声均匀,“烤到两面金黄,” 翻饼的动作精准,每次转动的角度都是一百八十度,“多烤一刻则焦,少烤一刻则生,得让饼香飘出半条街。”
林羽接过递来的茶饼,咬开时茶香混着豆沙的甜在舌尖散开,像把谷雨的湿润都含在了嘴里。“配着新茶吃,” 递饼的妇人往他碗里续茶的动作轻柔,茶汤在碗里漾开的圈匀如圆规,“茶解腻,饼解渴,正好一对。” 灶台边的陶罐里,腌着的谷雨蒜泛着青绿,蒜瓣的大小相同,“每瓣都泡得透,” 腌蒜的妇人用筷子翻动的动作缓慢,“多泡一天则软,少泡一天则辣,得让滋味慢慢渗。”
夜深时,林羽坐在客栈的窗前,看村民们扛着农具陆续回家,田埂上的灯火像串流动的星,慢慢隐进夜色。远处的茶坊还亮着灯,炒茶师傅正往竹匾里摊凉最后一锅茶,火光在窗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像在给茶叶唱安眠曲。“谷雨的茶得‘密封到夏至’,” 客栈掌柜的话语里带着期待,手里捧着刚烤的茶饼,“到时候开罐,茶香能醒神。”
祭仓颉的木台已收拾干净,残留的烛泪凝固成小小的丘,案上的 “四谷” 已被收好,装进陶罐留作种子。“文神收了咱的敬,会护着咱识农时、辨五谷,” 守台的老汉往陶罐里撒了把新茶,动作虔诚,“让字里的道理,都长进土里。” 远处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咚 —— 咚 ——”,节奏比往日沉些,像是在给播种的土地记时,每声间隔都带着泥土的厚重。
林羽翻开《太初规则》,月光透过窗棂落在书页上,其中一页画着幅谷雨农耕图,插秧、采茶、祭仓颉、修农具的场景连成环形,像个被雨水润过的圆。他摸出怀里的罗盘,铜针在 “巽” 位轻轻颤动,指针映着窗外的水光,泛出温润的光泽 —— 这是他离开家乡后,罗盘第一次在 “巽” 位如此安稳,像是与这片土地的时序达成了共鸣。
他突然懂得,所谓规则的公平,不在刻意的均等里,而在顺应时序的默契中 —— 是插秧的间距、采茶的分寸、祭神的礼数、制茶的火候,是每种劳作在节气里守住的那点 “时宜”,既不违农时,也不违本心,像给谷雨划下的一道自然界线。
后半夜的雨又下了起来,不大不小,刚好能润透土地,却不会冲坏刚插的秧苗。“谷雨雨,赛油露,” 隔壁传来老农的梦话,“一滴润苗,一滴润土,一滴润心。” 林羽想起白天看到的秧田,每株秧苗都分到了均等的水泽,每片茶叶都沾到了相同的雨露,像这天地间最公平的馈赠。
他知道,这座古村的故事,不过是天地规则的又一个注脚。当明天的太阳升起,秧田会冒出新的嫩芽,茶园会等着下一轮采摘,祭台会换成新的供品,修好的农具会再次走进田里。而这谷雨,会像千年的节气一样,在播种与生长的轮回中,继续指引着农耕的节奏,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每个生灵:真正的公平,不是坐等天赐的收成,而是顺应时节的耕耘,如这落下的雨,既滋润肥沃的良田,也滋养贫瘠的薄地,让每个勤劳的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等到属于自己的饱满。
林羽合上眼,听着窗外的雨声渐渐变得均匀,像在听时光的脉搏。背包里的灵草种子安静下来,仿佛也在这雨润的春夜里,吸足了水分,等着破土的时刻。他的旅途还在继续,但此刻,在这谷雨的田埂上,他触摸到了规则最本真的模样 —— 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人们在谷雨时节,对土地最虔诚的敬畏与对生长最执着的期盼。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林羽背起背包走出客栈。田埂上已有早起的农人在查看秧苗,指尖拂过秧叶的动作轻柔,像在问候刚睡醒的娃。他知道,前方还有无数个村庄,无数个节气,无数种关于规则的诠释,但他不再急于寻找答案,因为他已经明白,规则就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