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春分两半(2 / 4)
滋养。”
村西的磨坊前,几个妇人正围着石磨磨新麦。穿绿布围裙的大嫂往磨眼里添麦的动作极轻,每勺都用竹片刮得平平的,“这面得‘细磨三遍’,” 她推磨的力道匀如钟摆,每转十圈就停一停,“头遍磨出麸皮,二遍磨出粗粉,三遍磨出精面,少一遍则糙,多一遍则失香,得让春麦的甜顺着面粉渗出来。”
磨好的面粉装在竹箩里,精粉、粗粉、麸皮分层摆放,像铺着层雪白的梯田。“精粉做春饼,粗粉蒸窝头,麸皮喂牲口,” 筛面的妇人用罗底拍打的动作均匀,面粉扬起的粉尘在阳光下如金雾,“一点不糟践,麦子里的力气得用到实处。” 旁边的陶盆里,面团已醒发得暄软,按下去的指印能慢慢回弹,“这面得‘醒够一个时辰’,” 揉面的老妪手掌按压的力度由轻渐重,“醒短了则硬,醒长了则酸,得让面筋像刚睡醒的娃,透着股韧劲。”
林羽在帮忙传递面盆的时候,不经意间留意到每个盆里的面团重量都相差无几,几乎没有超过半两的差距。他不禁对这种精准的分配感到惊讶。
这时,大嫂一边往盆里添加面粉,一边解释道:“张婶家要招待客人,所以多给了二斤精粉。”她的动作显得非常自然,显然对这样的分配早已习以为常。
接着,大嫂又说道:“李嫂家孩子多,就多给些粗粉。咱们得让面粉跟着需求走,不偏不倚,这样才能公平合理。”林羽听着大嫂的话,心中暗自感叹她的细心和公正。
与此同时,磨坊的石槽里,磨下来的碎麦壳正被一群母鸡啄食着。这些鸡群似乎也懂得“均分”的规矩,它们各自占据一方,不争不抢,安静地啄食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傍晚时分,霞光如金红的纱幔般洒落在麦田上,给整个田野都披上了一层华丽的色彩。林羽坐在田埂上,远远地望着村民们在垄沟里点播玉米。
只见那些穿着短打的后生们,手持木棍,熟练地在土地上扎出一个个深浅相同的洞穴。每一个洞穴之间的间距都均匀得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没有丝毫的偏差。
其中一个后生动作尤为麻利,他扎穴的速度极快,木棍起落的角度垂直如线,仿佛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他边扎穴边说道:“这穴得‘深三寸,直径一寸’,这样才能保证种子在土里睡得安稳。深了出芽困难,浅了又怕被鸟儿啄食。”
点种的妇人往穴里丢种子的动作均匀,每穴丢三粒,“一粒出芽,一粒备着,一粒喂虫,” 她用脚覆土的力度轻柔,刚好能盖住种子又不压实,“少一粒则险,多一粒则挤,得让土地也有些余裕。” 远处的孩童们提着竹篮送水,篮子里的水瓢大小一致,给每垄浇水的量相同,“东边的田得水,西边的田也得水,” 领头的孩子吆喝着,“不能厚此薄彼。”
村东的空地上,几位老汉正用桑木做农具。穿青布褂的木匠刨木的动作平稳,刨花卷曲的弧度如新月,“这锄柄得‘长五尺,粗三寸’,” 他用尺子量木的动作仔细,误差不超半寸,“长了费力气,短了够不着,得让握柄的手顺顺当当使力。”
木匠铺的墙角堆着待修的农具,锄头、镰刀、铁锹分类摆放,“修农具得‘先急后缓’,” 老木匠给农具上油的动作轻柔,“要播种的先修,暂不用的后修,不看谁家的贵,只看谁家的急。” 来取农具的农夫带了新摘的香椿,分成小捆放在案上,“一点心意,换您顺手的家伙,” 彼此推让的动作透着熟络,像春麦一样实在。
戏台后的厨房里,几个妇人正忙着做春饼。案上的馅料摆了五样:香椿炒鸡蛋、韭菜炒肉丝、黄瓜丝、胡萝卜丝、甜面酱,色味各异却排列得整整齐齐。“这馅得‘素多荤少’,” 掌勺的厨娘往饼上抹酱的动作精准,每勺酱的分量刚好铺满饼心,“春吃芽,夏吃瓜,得让舌头尝尝新,少一味则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