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工作站的死亡警告(2 / 4)

加入书签

密指令包,触发条件是“远程温控重启+特定时间段内检测到物理接近”。这条规则从未录入正式运维协议。

    “他们利用了维护接口的默认权限。”李航声音冷了下来,“那个清洁工只是个幌子,真正起作用的是这个信号触发机制。只要环境控制系统一重启,藏在滤网附近的发射器就会激活这个微型接收端,释放一次精准EMP脉冲。”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张磊伸手摸了摸备用IBM服务器的外壳,确认接地良好。他又检查了屏蔽柜的密封条,顺手拉紧了电源闸。

    “攻击目标很明确。”陈帆终于开口,“只打这一台。其他设备毫发无损。”

    “它是唯一还在运行原始架构的核心节点。”周婷说,“所有历史模型训练都依赖它的存储阵列。如果我们想重建分析链,必须从它开始。”

    李航把那枚金属残片装进密封袋,贴上标签准备送检。他忽然想到什么,又调出上周的系统变更日志。

    “第四层壳公司的电子签章问题还没解决。”他说,“我们怀疑文件被替换了。而这台机器,恰好保存了最早的注册备案副本扫描件。”

    陈帆眼神一沉。

    他知道那份资料的重要性——那是追溯“景林资本”操作路径的关键物证之一。如果对方能精准定位到这台设备,并选择在资金溯源完成后的第一时间发动攻击,说明他们不仅掌握了团队的动作节奏,甚至可能已经读取了部分内部决策逻辑。

    “这不是为了破坏。”他说,“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他们在看着。”

    周婷已经开始拆卸硬盘。她小心翼翼地断开连接线,将存储模块取出,放入防静电盒。随后她启动备份验证程序,将数据与冷备份进行逐块比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22工作站的死亡警告(第2/2页)

    “主分区完好。”她松了口气,“但缓存区有轻微数据畸变,可能是脉冲干扰导致的写入错误。”

    李航则重新梳理整个攻击链条。从伪装清洁人员进入机房,到利用温控漏洞触发远程信号,再到EMP装置精准作用于特定芯片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对建筑结构、系统权限和硬件设计有深入理解。

    “能做到这一点的,要么是顶尖技术团队,要么……”他顿了一下,“背后有体制资源支持。”

    张磊默默打开了机柜底层的工具箱,取出一组金属屏蔽罩。他开始给剩下的三台核心服务器加装物理防护层,每一层都仔细固定螺丝,确保接触面完全闭合。

    陈帆站在备用IBM设备前,手掌贴在机箱侧面。金属冰凉,但他能感觉到内部风扇运转的震动。

    “从现在起,所有核心运算迁移至屏蔽柜内运行。”他说,“周婷,你负责重设生物识别认证流程,加入动态口令与物理密钥双因子验证。李航,排查所有设备接口,尤其是那些曾接入第三方维护系统的模块。张磊,联系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