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战地专业广播电台的设想(一更)(2 / 7)
p; 刘一民点了点头,经过吴政委的叙述,大家对于前线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吴政委,新时代,新变化,不只是军营,就连我们的社会也在适应。社会上对于金钱的崇拜成风,势必会影响到战士们。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提高参战战士们的待遇才行。”刘一民说道。
“是啊,一民同志,感谢你对前线战士们的支持。”
魏巍问道:“咱们演出的场地就在这里吗?”
“演出的场地就在这里,后面有一个礼堂,是原先驻防部队留下的。我们的军首长和师首长明天会来跟大家见面,咱们看什么时候能演出?”
魏团长说道:“明天就行,我们除了话剧之外,同志们肯定想看。另外,我们请求上阵地上慰问。”
“我们只能让大家去相对平静的阵地,前线太危险了,也不好上,我们的军工上都上不去。”
吴政委说完,办公室的电话响起,吴政委听到电话里的声音,立即站起来说道:“师长,慰问团的同志们已经接到,并且大家的住宿已经安排好了。”
吴政委挂断电话:“我们师首长的电话,他们让我向大家传达军里和师里面的欢迎与感谢。”
这个时间段的老山前线,可谓是将星闪耀。
走出吴政委的房间,吴政委向他们讲起正在前线战斗的47军。
“47军打的很顽强,西北的年轻人里出现了许多的英雄,有些英雄人物很典型。一民同志,魏巍首长,你们是作家,你们可以看一看。
其中有一位同志叫李金省,他入伍前已经是万元户了,三十五岁的高龄硬要参军报国。他是石匠出身,不仅打仗英勇,靠着一身石匠本领,为同志们改造猫耳洞,优秀的经验还传到我们这边儿了。”
魏巍意外地说道:“万元户?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啊。现在的万元户可了不得,在后方能过上好生活啊!”
“是啊,这个人是孤儿,公社养大的孩子,长大之后一心想要参军报国。可惜因为身体太瘦,屡次体检不过,后来为了体重达标,身上还带着秤砣。后来他找到招兵部队的领导,强烈要求,部队领导觉得这是一个好典型,于是同意了他参军。
我们的战士抵达这里,听到李金省同志的故事都深受鼓舞。”
“这样的战士,我们《人民报》应该重点报道。”刘一民说道。
“一民同志,你的《青年夜话》也有很多的同志听,如果能讲讲前线的生活,我相信同志们也会很高兴。”吴政委说道。
“回去,我就策划一期。”
晚上,大家就在部队的礼堂吃饭,前线的枪声仍然时不时地响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