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法兰西不仅没有拿破仑,还没了戴高乐(3 / 6)
bsp; “那行,那你们去忙吧。”严家炎走到门口,看到刘一民的大皇冠,又忍不住说道:“一民,你让文研所的学生把前面的草和砖收拾下,专门给你的车弄个车位。”
“行,严教授不严谨呐,不是我的车,是公家的、是部里的。”刘一民纠正道。
“你呀,算了,我一会儿找人给你弄。”
“谢了,您嘞!”
刘一民走进办公室,拿上教案准备去上课,文研所几十号培训老师和研究生跟在刘一民身后。
弗兰克和乔治看到气势汹汹的众人,连忙拉近跟刘一民的距离,低声问道:“刘,你们中国大学是这个风俗吗?”
“他们都是老师,只是自愿来听我讲课的。”刘一民解释道。
弗兰克和乔治明白过来后,冲着身后的人打着招呼,这群老师有人会英语,有人不会,不过“哈喽”声此起彼伏。
文研所老师增多,大教室座位不怎么够用,他们就自带板凳,零零散散的散落在教室里面。
大二的课程讲了几年了,刘一民实际上不用教材都能跟他们讲一节课。
刘一民讲的内容正好是美国现代文学思想,讲了一节课之后,觉得没什么意思。
“乔治,很多人觉得我对你们美国有偏见,美国的文学有偏见,正好,你是美国《巴黎评论》的编辑,你来讲一讲。”刘一民笑着举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乔治虽然意外,但还是走上台讲,不过用的是英语,大二的学生英语能力还不强,刘一民得在旁边做翻译。
“海明威是我的偶像,正是因为追逐海明威的脚步,我们才成立了《巴黎评论》。海明威先生是一名斗士,他不属于美国,属于世界,他是国际主义者,他一生都为了国际民主而奋斗。
他是美国的精神丰碑,海明威之后,美国报纸和杂志商业化程度大大提高,文学越来越陷入‘腥、星、性’的迷雾里.”
海明威的一生是硬汉的一生,参加西班牙游击队,还当过美苏双面间谍。
“同学们,你们的老师很好。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还在文学理论上有成就。他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深入的了解,而且知道其中的弊端。
当然我也明白,很多人没有去过美国,对美国有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真正的理想国。美好的另一面是痛苦,我当过记者,我了解太多的东西。”
乔治讲完,弗兰克上台,跟大家讲了一下美国的好莱坞。他并不是用好莱坞从业人员的角度讲,而是从法国人的角度讲。
“大家认为好莱坞是什么?是美国的电影中心?是无数的文化名人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