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法兰西不仅没有拿破仑,还没了戴高乐(2 / 6)

加入书签

    两千美元的年收入,要缴纳两百多美元。”

    “是啊,我不在意什么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刘一民遗憾地摇了摇头。

    乔治讲了讲自己的情况,《巴黎评论》的盈利能力本身就差,但要缴纳高额的营业税。

    刘一民冲他投去了一个同情的眼神:“弗兰克,乔治,你们两个既然来中国了,就多待一阵子再走。燕京有许多中国特色的美景,我们的经济尽管不如你们,但我们的景色不逊于你们美国。”

    弗兰克和乔治对视了一眼:“可以,刘,只要你愿意给我投稿(授权),我们可以等。”

    轿车进入燕大,不少学生驻足观看,刘一民摇下玻璃,跟学生们打着招呼。

    弗兰克和乔治将脑袋伸出去,跟学生们打着招呼,一边参观着燕大的校园。

    十月份的燕大,青砖灰瓦、红墙古建和黄叶交映,未名湖的秋光正浓,几分金黄又多了几分萧瑟。

    弗兰克忽然想到刚才聊天的时候话题歪了,自己明明是提到了“水门事件和肯尼迪遇刺”上面,怎么话题转着转着就来到了税收上。

    跟税收相比,剧本无疑是最重要的。看着刘一民跟学生打着招呼,弗兰克一时没办法插嘴,只能掐着大腿暗暗着急。

    弗兰克觉得要是拍出一个《刺杀肯尼迪》一定能够大火,只是里面涉及太多的博弈,并不好写。

    想到这里,弗兰克再也没有看燕大的欲望了。乔治看着燕大的秋景,猛吸一口气,空气里都是文学的味道。

    “乔治,怎么样?空气是不是比美国的更香甜?”刘一民笑着将车停在了中文系门口。

    “新鲜且湿润,应该下过雨没多久,空气并不干燥。”乔治笑着说道。

    刘一民带着弗兰克和乔治走进文研所,两人对内部的构造非常好奇。

    不少教授看到弗兰克和乔治,还以为是留学生,但这两个留学生也太显老了。

    严家炎看到后喊住了刘一民:“一民,你们文研所什么时候还招留学生了?”

    “严教授,您说笑了,哪有这么老的留学生啊。这位是弗兰克,美国导演;这位是乔治,美国《巴黎评论》的编辑,也是《巴黎评论》主理人。”

    “主理人?”

    “就是主编。”刘一民笑着解释道。

    “哦!”严家炎伸手跟两人依次握手,欢迎他们来中国,接着问刘一民:“他们来找你?没什么事儿吧?”

    “没什么,就是剧本的事儿。”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