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刘一民慈善拍卖会(3 / 6)
,也是第一个华人作家。
你知道吗?斯蒂芬.金今年也竞争了这个奖,可惜没有拿到。”
刘一民说道:“那有点可惜,我还是挺喜欢他的《肖申克的救赎》。”
尼琪又提《纽约客》询问刘一民是否能接受他们的采访,不过并不是面对面的采访,而是跟在身边记录刘一民的美国之行。
“他们想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记录你在美国的行程,并写一篇非虚构新闻。”
“有趣,记者是谁?”
“希莫尔·赫尔什!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记者,曾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普利策新闻奖的得主来采访图书奖的得主,我想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尼琪看向刘一民,她觉得刘一民会同意。
果然刘一民答应了尼琪,希莫尔·赫尔什名声大噪是因为写了一篇关于美军在越战中屠杀手无寸铁的村民的文章,叫做《美莱村屠杀》。
另一篇报道让他名声大噪的是《本拉登之死》,他认为美国海豹陆战队击杀本拉登是一场戏。
美国情报部门早就跟巴基斯坦的情报部门合作了,巴基斯坦将本拉登软禁在安全屋之中,美国人只是去摘了果子。
这是一场政治表演,并不是军事实力的体现。
这篇报道的真假不论,这记者绝对是喜欢搞爆炸性新闻的记者。
希莫尔已经在外面等着了,尼琪将他带进来后,希莫尔率先伸手说道:“刘,你难道不怕我对你写一些不好的报道吗?”
“中国有句老话叫身正不怕影子歪。”刘一民大声地说道。
希莫尔高兴地说道:‘放心,我会拿出我的全部本事的,我一定会写一篇诚实且精彩的报道。”
之后,希莫尔开始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刘一民接下来的行程了。
刘一民重新跟大使、各协会代表见了一面,下午刘一民将乘坐美国国家图书奖评奖委员会的专车前往纽约,今天距离25号颁奖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去纽约的路上,希莫尔坐在刘一民的旁边,时不时地观察着刘一民。
“刘,我看了你在意大利的发言,你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了信心?”
“当然,希莫尔,你如果是个商人的话,我一定会劝你去中国投资,那里是你暴富的机会。”刘一民笑着说道。
“可惜我不是,即使我是,我想,我也没有看到我暴富的机会。”
“那说明你适合当记者,而不适合当商人。美国的商人投资进入中国,不仅可以拥有中国的市场,从中国进入日韩、东南亚市场都非常方便。低成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