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从《纽扣》解放思想(3 / 5)
找自己的工作。
改革和解决待业问题都跟上面的意思不谋而合了,可不得凭借着文学的影响力,在社会上好好的宣传一下。
告诉那些回城之后,一直啃老的待业青年,不要想着进工厂进单位了,自食其力,转变观念。
不过《纽扣》这部,还真激励了不少人,也改变了一些人的观念。
尤其是一辈子信奉单位至上、个体丢人的家长,他们有些固执的甚至比条条框框对自己的孩子限制的更严重。
但凡事情沾上报纸和号召,一切都变得不同了。倒不是本质上得到了改变,而是自己找到了好理由。
与别人互呛的时候,能拿着报纸回怼对方。
一些做个体小贩的年轻人,饱受歧视之苦,很多人看完感动地贴大字报感谢刘一民。
人艺门口卖糖葫芦的兼黄牛的梁三葫芦,看到刘一民激动地抱住了他,可惜不是冰糖葫芦的季节,没办法送给他,约定到了冬天将自己做好的第一根糖葫芦送给刘一民吃。
朴素的糖葫芦情谊,让刘一民深受感动。梁三葫芦这几年也挣到了点钱,准备在人艺附近开个店,但也不知道干啥。
刘一民告诉他要是有门路拿到供销社的小商品的话,可以开个小商品店。
拿不到的话,就当他没说。
梁三葫芦当真了,真去问了,不过不知道搞到了没有。
远在温州的章华妹,也受到了当地报纸的表彰,很多人买扣子别的不买,专门跑她那儿买,让她挣了不少钱。
最后扣子卖空了,她没扣子卖了,就跟大家打招呼聊天。
一波一波的人拿着杂志跑到她的面前,问上面的章华妹是不是她。
她笑着点头给大家聊天,骄傲地告诉大家自己认识刘一民同志,两个人还互发过电报嘞!
见自己的纽扣卖光了,小姐妹的卖不掉,主动帮对方卖,自己也不提分成。
不是自己的货,依然卖的热火朝天。
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两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小姐妹感叹着的威力。
“大家竟因为疯了一样过来买纽扣,刘作家书写的好,卖纽扣也卖的这么好,要是他来卖纽扣,十个纽扣挣一分钱,卖上个一年,刘作家就发财啦!”
小姐妹擓(kuai)着篮子,感叹道。
章华妹疲惫地用手锤了锤后背,声音嘶哑地说道:“我也没想到,连不好的扣子都有人买,我不卖,买的人还不同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