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豫省三杰(2 / 5)

加入书签

bsp; “你也知道?”王严意外地说道。

    刘一民用手比划了一下说道:“燕京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这件事情,就算是不打听,也能听到一点风声!”

    “我们起初也没想到八一厂准备拍,汪阳同志太喜欢了,让我进行改编,之后才知道八一厂也在准备,而且作者就在八一厂。你说这事儿弄得,但箭在弦上,汪厂也不可能让步。

    到了电影局打了几场口水战,汪厂找到我说,干脆也别打口水战了,直接开拍吧!“

    王严颇为无奈地说道,又看向刘一民问他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刘一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说道:“我是作家,你问我怎么看?老王,你要是作者,你会怎么看?”

    “这是一次意外吧?我们事先并不知道!”

    “改编剧本,作家本人没有知情权?我觉得这是对作家劳动成果的不尊重,至少应该知会一下作者本人,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刘一民笑着说道。

    “不过话又说回来,目前各个电影厂都是这样干的,也不能完全说是你们的问题。”

    王严没有说话,抬头看着银杏树,仔细地思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说道:“一民,你说的有道理,可惜目前国内就是这样。”

    “老王,还是祝你此次川省之行能够顺利。”

    王严并没有因为刘一民的话而生气,两人还讨论一下剧本改编权的想法,刘一民成功的给他输入了自己的一些版权概念。

    作品改编必须征得原作者同意的法律规定,在1991的时候才开始实施。

    现在只要各大电影厂愿意,谁管你作者愿不愿意,到时候改编完直接给你一张汇款单就行,爱要不要!

    电影厂让原作者当编剧改编剧本的话,那另当别论。

    三月份,作协内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终于出炉了。

    之所以讨论的那么激烈,除了作品难以选择外,还因为到了终审的时候,评委们一看入选的几部的作者籍贯,好家伙都是豫省人。

    刚开始获奖的作品总共有三本,《追风筝的人》、《东方》、《李自成第二卷》。

    《追风筝的人》是刘一民写的,豫省人。《东方》这部长篇是魏巍写的,也是豫省人。

    《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豫省人。尽管目前担任的是鄂省的文联领导,但籍贯是豫省啊!

    大家一看,都愣住了。有评委提出,这么选是不是在说文坛只有豫省这一省之地?

    就像朱元璋开科举,好家伙选出来的考生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