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游泳好啊(1 / 5)
从北戴河火车站下来,朱霖立即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不同。舒适的气温和空气中的湿度呼吸起来,让人感觉就像清晨打开窗户后,夹杂着晨雾的新鲜空气。
刘一民头顶的怪异帽子和碎花裙的朱霖,立马成了大家余光扫视的目标。两人坐上公交车,直奔作协的创作之家。
作协的创作之家,在北戴河的安一路9号,就在海滩旁边,妥妥的海景房。上次《诗刊》带大家来的地方则不在此,在旁边的招待所或者现在可以称呼为宾馆了。
79年为了挣外汇,以前专供领导人或者各机关设置的疗养院等等,开始转让给新成立的旅游公司,改建为宾馆,供游客使用。
大多数一半房间给原机关,一半用来经营。
这也是国内的第一家旅游公司,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过来,给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外汇、
作协的创作之家门口十分热闹,铁制的大门敞开着,一边挂着仪表厂的牌子,另一边挂着作协创作之家的牌子。
门口的保卫人员是仪表厂的,刘一民给他们看过介绍信后,对方贴心地指了指属于作协的楼房。
门口坐着一名老头,这是创作之家的保卫了,像是审查一样,看了看他们。介绍信看完后,笑着说道:“刘作家,请进请进,楼里面有登记的,进去登记入住就行。”
院内有一栋日式两层的木楼,靠北边的院墙有几间小平房,空地上种着不少的苹果树,9月份到了苹果成熟的季节。据说,以前作协的作家,还经常能够收到这里送去的苹果。
朱霖低声说道:“这里边好冷清啊!”
跟仪表厂对比一下,确实冷清,刘一民甚至觉得,可能来这里住的人只有他们两个。
前台工作人员看了一眼刘一民递过来的介绍信点了点头,刘一民指了指朱霖,并拿出了五块钱当做房费。
“刘作家,其实不用的。”工作人员笑道。
“一码归一码嘛!”
刘一民说完,对方也不再推辞,而是说道:“每个房间都可以住,现在没人,旁边的平房是我们几个工作人员住的地方,现在总共有六名工作人员,你瞧,他们来了!”
平房内走过来了几个人,领头的是一名中年人,旁边跟着一位年纪稍微大的老工人。
“你好,刘一民同志,作协来过电话了,我叫李记。”
“李记?”刘一民重复了一句。
“对,我是作协从旁边的宾馆调过来的,以前这里只有老赵赵秀文同志一个人,去年召开文代会,本来想在这里招待一下全国的会员,所以增加了不少的人手。不过这楼时间长了,就没有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