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绿皮书》登陆美国(双倍最后一天,求月票)(1 / 5)

加入书签

    “要在美国发表了?”刘一民迫不及待地问道。

    曹禹能从美国带来什么好消息呢,肯定是这件事情,除此之外,刘一民实在是想不出来有什么事情。

    曹禹还没开口,万方激动地说道:“小师弟,你真了不起,《绿皮书》要在《巴黎评论》发表了,可惜他们是季刊,要到冬季甚至是下一个春季才能够见跟读者见面。”

    他们到达美国之后,《巴黎评论》的人专门找到了他们,告诉了录稿的消息。

    很鸡贼的是,还趁着这个事情的借口找到曹禹,想专门给曹禺做一个专访。但是曹禺因为在美国的行程比较紧,就拒绝了。

    不过曹禹还是抽空写了一篇探讨中国话剧的文章给了《巴黎评论》,由他们进行发表。

    曹禹看着激动的万方,指了指沙发,示意他们两个坐下:“你看看你,比一民还激动。”

    “爸,我是一民的师姐,当然为他高兴了,一民要挣美元啦!”

    曹禹脸上的疲惫被高兴代过:“这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一民,你的这篇文章他们十分看好,认为这个指出了美国社会的尖锐矛盾。尽管现在不是六十年代的美国,但社会上歧视依然很严重。

    我亲眼所见啊,黑人记者和白人记者站在一起,白人总是抬着他那自诩高贵的头颅。跟一些教授、同行聊天,黑人教授,谈起这件事情也在叹息。”

    “叹息有什么用,腰里别着枪,你手得硬啊!”刘一民调侃道。

    曹禹乐了:“哈哈哈,你小子,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要是你说的这样,五六十年代,美国就没办法紧盯着咱们了。

    不过整体而言,现在的美国对咱们还是挺友好的。一些老朋友,在为这么长时间没有交流而感到遗憾,这次打开了文化界的交流之门。

    也看了几部优秀的话剧,米勒的《推销员之死》,我看了还不错,也跟他交流了很多。看了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美国也有不少好的话剧啊!”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米勒的巅峰之作,获得了普利策的戏剧奖。讲的是一名叫威利洛曼的推销员,从业几十年,一直幻想着通过推销赚到大钱,获得名气和地位,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可惜人到暮年,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虽然他每天都抱着对“美国梦”的自信,可惜这些梦如同彩色的泡泡一戳就破。

    最终因为家人给予的压力,威利有了自杀的念头,加上最后创业的梦想破灭,直接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杀也是为了让家人,拿到保险巨额赔偿。

    一个相信美国梦的推销员,最终死在了美国梦下,辛辣的讽刺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假,以及揭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