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诗坛干仗(3 / 5)

加入书签

;   崔道逸插嘴说道:“北戴河原有咱们一处疗养所,作家可以过去休养。可惜被当地的仪表厂给占用了,作协派人去交涉,对方非得要几十万才能从疗养所里搬走,为了这个事儿,作协内部没少开会。”

    张光年摆了摆手,没让崔道逸继续说下去:“不过好在要回了一处院子,一民,你要是什么时候想去北戴河创作之家,跟作协说一声,那边有人专门负责食宿。”

    原本的作协疗养所,占地是9亩,现如今只剩下了一栋楼。作协为了这件事情伤透了脑袋,几十万元的搬迁费作协怎么能拿得出来?他们是靠上级的拨款过活的单位,不是盈利单位。下属的杂志社,就算是再怎么能挣,短时间内也挣不到买楼钱,何况能不能挣到钱还不一定。

    这件事情直到84年后,作协在国家计委和财政部门的帮助下,九十万元的买楼钱才得到了解决。

    刘一民笑道:“好,要是再想过去采风,我肯定住进咱们作协的地方!”

    张光年看了刘一民一样,透露出来的意思是希望你真是采风。

    “现在诗坛可热闹喽,艾清在北戴河可是捅了马蜂窝喽,这件事你知不知道。”

    刘一民老老实实地说道:“当时艾清先生让我看了他这篇本来要在创作班里面讲的内容。”

    “看来你对现在诗坛的争议没有感到奇怪!”

    “预想到了,不过具体的争论文章我没有看。正常嘛,大家各有各的意见。”刘一民淡笑道。

    “是啊,各有各的意见。艾清同志现在也委屈,年轻人的战斗力强啊,还说要把艾清先生的诗歌送进火葬场里面,让艾清自己去唱自己的‘时代牧歌’,你说说,怎么能这么讲呢?那些时代的救亡诗歌,就因为现在和平了,就不符合现在的时代了吗?

    争论是争论,你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嘛!”

    张光年十分生气,接着又说道:“艾清先生现在很委屈,对人说自己只是批评了几句,只是提议写诗歌要写大家能懂的,就被要求送进去火葬场,就被骂为诗歌界的‘霸王’,好像就没做什么好事。”

    刘一民笑了笑,说道:“我刚来燕京,就有一位前辈告诉我,文坛的风大,各种风就有,有时候还刮黑毛风。现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看呀,一时半会吵架还吵不完。”

    这激烈的言辞是出于黄祥,也是一位地下杂志的创办者,后来和妻子一块旅居到了美国。

    站在他们的角度,你艾清可是作协的领导,还是诗歌的老前辈,你嘴巴大,说句话就能压死我们,这就是打压,这就是“霸王”行为。

    于是心底的愤怒,就如同火山一样喷勃而出

    不过艾清的文章里面,批评了北岛的诗,也肯定了一些诗。说明他当时,还是想找到一个相对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