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青年作家座谈会(2 / 5)

加入书签

    “你们不要急,慢慢来比较快。这只是一个小的座谈会!”刘一民安慰道。

    中间几天,刘一民跟着曹禹和师娘去了一趟香山,观赏了一下满山的红叶。

    到了《燕京文艺》召开青年作家座谈会的这天,刘一民跟着陈健功、另外还有一个是中文系的77级女生黄蓓佳,在上大学前就小有名气。

    燕京大学就他们三个参加,等到了《燕京文艺》。就有人跟陈健功对视了一眼,陈健功对着刘一民使了一下眼色,对方立马就紧紧地握住了刘一民的手。

    “你好啊,刘一民同志,我是《燕京文艺》的编辑周燕如,欢迎欢迎!”周燕如穿着列宁装样式的劳动部衣服,表情非常夸张。

    刘一民好不容易挣脱被握的有点生疼的手,无奈地说道:“你好,周编辑!”

    “哈哈哈,一民,握疼了吧,不好意思,实在是太激动了。我去找过你,找了好几次,都没有见到你。大禹治水是三过家门而不入,刘备是三顾茅庐好歹见了面,我们是三到燕大连面都没见上。”

    周燕如体个子比较敦实,说话像男人一样,豪迈大方,粗犷嘹亮。

    “是吗?还有这回事儿?”刘一民说完,想起了确实有这回事,光他知道的有两回。一次是被邹获凡给撵走了,一次是刘振云告诉他的。

    周燕如拍了拍刘一民的小臂,冲着旁边另一位女同志说道:“德凝,快看,这就是咱们心心念念的刘一民同志。”

    章德凝也过来跟刘一民握了握手,将他们带进了会议室里面,章德凝笑着讲出几次到燕大的经历。

    “真是阴差阳错!”刘一民笑道。

    章德凝哀怨的眼神中带着几分欣喜:“可不是嘛,不过咱们还是见面了。今天来的同志们,除了一些青年作家外,还有一些是我们的老编辑。”

    章德凝交给了刘一民一个名单,刘一民看了看,来的人还真不少。有刘一民的老熟人冯继才、北岛也来了。也有沪市的王安忆还有卢新华、黑省过来的张亢亢、老人有汪曾琦。

    汪曾琦以前是《燕京文艺》的编辑,年轻时也写作,但成名却是在后半生,80年出版的《受戒》让他的名字响彻文坛。

    等所有人到场之后,《燕京文艺》的编辑李轻泉开始一一的介绍了起来。

    等李轻泉看向刘一民的时候,特意停顿了一下说道:“这位就是刘一民同志,这两年写了不少的好书和好诗,他的给了大家无尽的前进力量。”

    刘一民站起来冲着大家挥了挥手,《燕京文艺》仓促之间能拉来这么多人也是不容易,看来车马费给的很足啊!

    李轻泉在会议上抛砖引玉了一下,讲了讲77年之后的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