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姬昌归国(5 / 6)

加入书签

分成汤建立的故事了。

杀子喂父这里面的两个逻辑都是致命的,伯邑考入京换父,这是至孝,因而整个封神之中他是寸功未立,却得了中天北极紫微大帝的封号,可见这才是当时的正常伦常。

演义中,在姬昌能掐会算之下,算到肉搏是伯邑考的肉身,但是他为了活命,吃了!

有杜撰出呕出肉球,遂化作玉兔的故事来粉饰。

但是就算再多美化和粉饰,又能如何?虎毒不食子,他吃了,他姬昌做的人吗?

这种前后矛盾的说辞后面也是越传越邪乎,但是无论从哪一个方面都不可能生。

帝辛是要打碎固有的贵族,不是要献祭自己,这种杀孝子的行为,简直人神共愤好吗?人道第一时间就会降下惩罚,至少剥离人道气运是少不了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帝辛能最后成为人道之主,这口黑锅,他不背。

伯邑考入京之后联络老旧贵族,甚至许下不少政治承诺,这才是他必死的原因所在,所谓人死债消。

这些老旧贵族就如同hiv一般,没有人愿意招惹,但是为了营救姬昌,说动朝歌城内的贵族一起造势,释放姬昌,伯邑考怎么可能不出让足够让他们动心的筹码呢?

要知道,伯邑考作为姬昌的长子,天然拥有西伯侯爵位的继承权,他的承诺无论是现在姬昌在世的时候,或者将来都是具有效力的。

但是,扫灭了大商,迎来这帮将大商折腾坏了,最后将大商卖了个好价钱的老旧贵族,他姬家图什么?图老旧贵族长得老,还是不洗澡?因此,姬昌死后,即位的不是伯邑考而是姬,那就要找一个好一点的理由处理掉伯邑考,有什么比嫁祸给对手更好的?

因此比干再次站到了帝辛的对立面,这让帝辛彻底收了王叔的权柄,勒令其归家自省。

这种即丢颜面,又失权柄的打击让比干一命呜呼。

帝辛没料到事情的展会是这个方向,后悔已来不及,厚葬比干,释放姬昌算作是一种对于比干左后的妥协。

但是事实上,一个老迈的姬昌才是西岐的主心骨,他不回去,西岐不反,那么又如何光明正大的收权呢?

至于伯邑考,是不是为了赖账,又或者为了废长立幼打的掩护呢?总之伯邑考死了,死的不明不白。

姬昌七年后重归西岐,开启了默默承受大商压力的鸵鸟政策。

至于留京的伯邑考,那是一点也没有放在心上,全力栽培姬,连路边幼童都知道老西伯侯死了,姬即位!

后面造反时也是没有半分顾忌,可能在姬昌的心里,只要救了他,伯邑考才是代价本身吧。

城头上,帝辛看着仓惶离开朝歌的姬昌,眼中的鄙视如水一般,那是真的恶心啊。

以子代父,父如鼠窜,惜命如此,怕是什么没有底线的事情都做得出来吧。

在秘境中见到的老者一再提醒自己专注于人道,但是现在的人道真的是残破不堪啊!

人心糜烂至此,简直令人寒心。

一旁的费仲说道:“陛下,下大夫姜尚随姬昌出城了,怕是要投奔西岐。

帝辛难得听道好消息,说道:“派出细作,全面监控西岐,但是无有寡人御令,不可擅自对西岐出手,而今太师那边战事极近尾声,我等的机会只有一次,不然打草惊蛇,只怕我等的努力都会功亏一篑,你可知道其中厉害!

?“

费仲躬身,说道:“陛下!

东南两路诸侯叛军受困游魂关,陛下一个拖字诀,是想断了两大诸侯的根基为臣明白,但是坐看西岐做大,皆是四方受敌,只怕是祸非福,还请陛下三思!

帝辛眼神精光内敛,一步步走下城头,将手搭在费仲的肩头,细声说道:“他西岐不坐大,寡人如何才能让他敢朝寡人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