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姬昌归国(4 / 6)
p>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双方的实力对比实在太过悬殊,除了暂时隐忍之外,他似乎别无他法。
而一直在外征战的闻太师,虽然只是截教的三代弟子,但他的师承却也还算说得过去。
更重要的是,作为人族的闻太师,不仅开了天眼,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之比干还要出色。
同样都是贤臣,闻太师还是帝辛的老师,其地位并不比比干低多少。
在这个尊师重道的年代里,师父的地位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王叔还要更胜一筹呢。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闻仲自始至终都未曾对帝辛的施政加以干涉。
即便是在国内老臣们联合召唤他回到朝歌之后,他也并未如那些老贵族们所期望的那样,采取行动来推翻帝辛提拔的新生势力,或者拖延迁都事宜,亦或是为姜皇后的死平反。
更有甚者,他们本想将姜文焕造反的责任归咎于新生势力,可这一切都未能如愿。
闻仲匆匆进宫,与帝辛交谈了一些战事之后,便转身返回府邸,对于上述种种事情,他竟然只字未提。
这无疑让那些老贵族们大失所望,他们原本以为闻仲会站在他们这一边,共同对抗帝辛和他所支持的新生势力。
于是,这些老贵族们决定联合起来,对闻仲施加压力。
他们抓住了一个关键的把柄——妲己。
他们指出,妲己并非人类,而是一个妖怪。
作为截教的三代弟子,而且还拥有第三只眼的闻仲,难道会看不穿妲己的真实身份吗?要知道那玉石琵琶精在姜子牙面前,简直就是不堪一击,连一招都没能撑过去,就被姜子牙轻而易举地识破了真身。
难道说姜子牙的道法比闻仲还要高深不成?这可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啊!
再说那闻太师,他借口前线战事吃紧,匆匆忙忙地丢下一封不痛不痒的奏本,就像脚底抹了油一样,跑得比兔子还快。
这其中的缘由,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了。
他还说什么留下一柄金锏置于宫门口,试图以此来打杀妲己。
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且不说这金锏交给旁人是否还有法力支持,单就他这如此拙劣的说辞,简直就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
按照常理来说,闻太师身为师父,当面见一下自己的徒媳妇,然后找到对方的命门,当场验证一番,难道会很花费时间吗?
而且,闻太师率领大军在外,本就是对帝辛最大的支持。
那些个屑小之徒,若是胆敢作乱,你看闻太师会不会骑着他那威风凛凛的墨麒麟,如疾风骤雨般杀过来,一金锏直接将他们打死!
然而,帝辛在内却对那些老旧贵族采取高压政策。
这些老旧贵族们总以为闻太师是他们的后盾,时不时地还要书信往来,请求闻太师给予支持。
可你看闻太师对此有过任何表示吗?他压根就没过一声!
现在比干作死到如此地步,帝辛只能一点点消解他手中的权力,将他逼到退无可退。
之后比干探视姬昌的次数更加频繁了。
直到伯邑考代表西岐来朝歌,替换年迈的姬昌归国。
伯邑考,这个死后被封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的存在,算是姬昌膝下的长子。
但是,演义中将他的死也怪到了帝辛身上,简直笑死。
尧舜都是孝感动天,大禹之后建立夏朝的启为了保持诸侯对于共主的恭敬之心,更是将孝道推崇备至,这也是礼法的核心之一。
到了大商,作为从诸侯到共主的成汤,更是内心忐忑之下,将孝道纳入到祭祀礼制之中,就问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帝辛是不做人了吗?干出‘杀子喂父’的事情来,那还要诸侯反什么?简直可以提剑挥军,打出吊民伐罪,直接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