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元稹的情与诗:曾经沧海深情郎(4 / 4)
; 想念韦丛了,就写“惟将终夜长开眼”,不掩饰自己的悲痛;跟薛涛分开了,就写“别后相思隔烟水”,不假装自己不在乎;被贬了,就写“垂死病中惊坐起”,不隐藏自己的愤懑。他的诗里没有“假大空”,全是实实在在的情绪,就像一个朋友在跟你聊天,掏心掏肺。
也正是因为这份“真”,他的诗才能流传千年。哪怕过了一千年,我们读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还是能感受到那种失去挚爱的痛;读他的“不是花中偏爱菊”,还是能摸到他骨子里的倔强;读他的“垂死病中惊坐起”,还是能体会到他在宦海里的无奈。
情也好,诗也罢,都是真实的元稹
聊完元稹的情感和诗,你可能还是会问: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是深情还是薄情?
其实没必要给元稹贴这么多标签。他就是个普通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他有“为百姓做事”的理想,也有“为前程妥协”的现实;他能对韦丛一辈子深情,也能对莺莺、薛涛失信;他能写出“曾经沧海”的千古名句,也能因为“次韵相酬”被人批评。
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元稹变得真实。他不是诗里的“圣人”,也不是骂名里的“渣男”,他就是一个在唐朝中期的宦海里挣扎、在情感里纠结的文人——他想做好官,想写好诗,想爱一个人,可现实总让他顾此失彼。
最后,用他的一句诗来总结他吧:
“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
一辈子过去了,官没当多久,情没爱明白,他把所有的遗憾、所有的真心,都写进了诗里。千年后,我们读他的诗,就像在听一个老朋友讲故事,讲他的苦,他的痛,他的爱,他的遗憾——这就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