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骆宾王:天才诗魂的重生(1 / 5)

加入书签

    公元684年的秋天,洛阳大狱里的蝉还在叫。

    骆宾王靠在石壁上,粗布囚衣上沾着霉斑,手腕上的镣铐磨得皮肤发红。蝉声从铁窗缝里钻进来,“吱呀——吱呀——”,没完没了,像根细针,一下下扎在他心上。他摸了摸头发,触到一片花白——才五十出头,怎么就老得这么快?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他随口念出这两句,声音沙哑,带着监狱里特有的霉味。旁边的狱卒听见了,翻了个白眼:“都成阶下囚了,还装什么文人?”

    骆宾王没理他,只是盯着铁窗外的那棵老槐树——蝉就趴在枝头,翅膀被秋露打湿,却还在拼命叫。他自己跟这蝉,太像了。

    《在狱咏蝉》:一只蝉,藏着寒门士子的全部委屈

    骆宾王写《在狱咏蝉》的时候,不是在“无病**”——他是真的走投无路了。

    前一年,他还跟着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写了那篇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的《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字字像刀子,连武则天自己读了都忍不住夸“这人文采好”。可没几个月,起义就败了,徐敬业死了,他成了“逆党”,被抓进洛阳大狱,等着判死刑。

    从京官到死囚,从“文坛红人”到“阶下囚”,这落差太大,大到他夜里睡不着,只能听着蝉声发呆。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他接着往下念,眼前浮现出自己年轻时的样子——那时候他头发乌黑,穿着青布长衫,在长安街头跟人论诗,意气风发,说要“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想着靠才华干一番大事。可现在呢?头发白了,人老了,还成了囚徒,连一只蝉的“玄鬓”(黑翅膀),都比他活得自在。

    这哪是写蝉?是在写他自己啊。

    他出身寒微,父亲只是博陵的一个小吏,早早就死了,他跟着母亲长大,靠自己苦读才考上功名。可在官场里,寒门子弟想往上走,比登天还难——那些门阀子弟,凭着家世就能当大官,他却只能在小官的位置上打转,还总被人排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这两句,是他这辈子的写照。

    “露重”,是武则天掌权后的政治环境——到处都是告密的人,到处都是陷阱,他想替百姓做点事,却总被绊住脚;“风多”,是那些权贵的打压——他写《讨武曌檄》,是想反对武则天的专权,可到头来,起义失败,他的声音(“响”)也被压下去了,没人听他的委屈,没人信他的忠诚。

    有天夜里,狱卒给他送牢饭,他抓住狱卒的手,问:“你说,我是不是个坏人?”

    狱卒愣了愣,摇摇头:“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坏人,你写的诗,我听过,挺好的。”

    骆宾王笑了,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连个狱卒都知道他的诗好,那些当官的,却只把他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