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崔护:“人面桃花”写尽人生遗憾(2 / 4)

加入书签

续的吏部考核。忙忙碌碌间,长安城南的那个小院,还有桃花树下的姑娘,就被他暂时搁在了心里。

    直到第二年春天,长安又飘起了桃花瓣。有天崔护和朋友喝酒,朋友说起“城南桃花开得正好,要不要去看看”,他才想起去年的事。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挠了一下,坐不住了,立马跟朋友告辞,骑着马就往城南赶。

    还是那条路,还是那片桃花,可到了小院门口,崔护却傻了——去年虚掩的柴门,如今挂了把铜锁,锁上都长了点青锈。他心里一紧,赶紧拍门:“有人吗?去年那个姑娘在吗?”

    拍了半天,院里静悄悄的,风吹着桃花,“簌簌”地往下掉。崔护绕着小院走了一圈,透过门缝往里看——桃花比去年开得还艳,板凳还在原来的地方,可那个站在桃花树下的姑娘,没影了。

    他不知道姑娘去哪了。是搬去别的地方了?还是嫁人了?甚至……是不是出了什么事?越想心里越空,像被掏走了一块。他站在门板前,看着院里飘落的桃花,觉得鼻子发酸——去年的春天还在,去年的桃花还在,可去年那个笑着递水的姑娘,怎么就不在了呢?

    崔护摸出怀里的笔——那是他随时带在身上的,准备记录诗句的。他对着门板,一笔一划地写起来,笔尖顿了好几次,尤其是写“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时候,手指都有点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写完了,他又站在门口看了半天,直到太阳快落山,才叹了口气,骑着马慢慢走了。他当时也没指望这首诗能怎么样,就是心里太堵得慌,想找个地方说说心里话——没想到这门板上的二十八个字,后来会被人抄了又抄,刻在碑上,唱进戏里,成了中国人心里最说不出的遗憾。

    《本事诗》里的“桃花缘”:民间偏要给遗憾一个圆满结局

    崔护题诗之后,又去过几次城南,那小院始终锁着,姑娘再也没出现过。他后来当了官,走南闯北,也渐渐把这事压在了心底,每年春天看到桃花时,会偶尔想起那个没说过名字的姑娘。

    可老百姓不乐意啊——这么好的春天,这么心动的相遇,怎么能就这么没头没尾呢?于是慢慢就有了各种传说,到了唐代,有个叫孟棨的文人,专门收集诗人的轶事,他把这段故事写进了《本事诗》里,还加了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局。

    按《本事诗》里说,那姑娘叫绛娘,是个知书达理的好人家女儿。自打去年见了崔护,心里就装了人,天天盼着他再来,可等了一年都没动静,相思成疾,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最后病得快不行了,家里人都以为她没救了,开始准备后事。

    巧就巧在崔护题诗那天,绛娘的父亲正好回来,看到门板上的诗,赶紧跑进屋念给女儿听。绛娘一听“人面桃花相映红”,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挣扎着坐起来,说“是他,是他来了”,病居然好了大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0章崔护:“人面桃花”写尽人生遗憾(第2/2页)

    可没过几天,绛娘又犯了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