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李相从不犯错,他如果错了,一定是我们理解的不对(6 / 17)

加入书签

    “唯有马超一路可恃,然关中兵少,恐难独当大任。”

    刘备若有所思地点头:

    “……子玉所虑不无道理。”

    “不过你方才说忙于学政,是何要事让你连军国大事都无暇顾及?”

    提到此事,李翊眼中突然有了光彩:

    “陛下容禀,臣近日正大兴学校、私塾。”

    “又在与各大世家周旋改革选官制度之事。”

    “朕记得你曾上奏过此事。”

    刘备回忆道,“如今进展如何了?”

    李翊无奈地苦笑一声,叹道:

    “……阻力重重啊。”

    “臣于去岁给举孝廉定了个新制。”

    “每郡十个孝廉名额中,须有三个寒门子弟。”

    “兼之此前规定所有孝廉必须通过考试才能授官。”

    “那些世家大族表面应承,背地里却阳奉阴违。”

    “臣不能面面俱到,最近也是为着此事忙得焦头烂额。”

    刘备闻言,眉头又皱了起来:

    “竟有此事?”

    “上月南阳郡举了十二个孝廉,全是世家子弟。”

    “此不仅违反名制数量,还违背臣定下的新规。”

    “下面回复说实在找不到寒门人才,目今我已派士元去南阳调查此事了。”

    “济南郡倒是举了两个寒门,却是当地豪强的远亲。”

    “家中田产比小世家还多。”

    李翊说到这里,语气中带着几分压抑的怒意,又有几分无奈。

    “更有甚者,公然宣称‘寒门无雅士’,拒绝推举寒门子弟。”

    “放肆!!’

    刘备拍案而起,在书房中来回踱步。

    “这些人是不是觉得朕太过仁厚,就敢不配合朕的首相推行新政?”

    李翊连忙劝道:

    “陛下息怒。”

    “这些世家盘踞地方数百年,树大根深,一时难以撼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