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鉴古心经(3 / 5)

加入书签

p;   起初很是艰难,脑子里跟跑马灯似的,各种杂念纷至沓来。但他性子里有股韧劲,加上之前被“手感”折磨得够呛,极度渴望能控制它,便咬牙坚持。

    不知过了多久,他渐渐感到心绪平复下来,呼吸变得绵长,身体里似乎有一丝微不可察的暖流,随着呼吸缓缓流动。

    他睁开眼,拿起手边一只普通的民国粉彩小碗,集中精神,按照书中所说的“气随指走”之法,将意念集中于指尖,轻轻触摸碗壁。

    这一次,感知到的画面不再像以前那样汹涌杂乱,而是变得清晰、舒缓了许多。他能看到工匠在拉胚,看到画师在勾勒花纹,看到它被摆上货架,被一户普通人家买走,日常使用…信息流温和而有序,不再冲击他的大脑。

    结束感知后,只是略微感到一丝疲惫,远不如之前那般难受!

    “有用!真的有用!”陈墨白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这《鉴古心经》简直就是给他黑暗中的摸索点亮了一盏明灯!

    接下来的日子,陈墨白的生活有了奔头。白天在“产业园”里继续装鹌鹑,埋头干活,实则暗中观察,记录线索。晚上回到博古斋,就反锁店门,如饥似渴地研读《鉴古心经》,练习里面的凝神、调息、感知法门。

    他发现,随着练习的深入,不仅感知能力变得更加可控,连带着精神头都足了不少,白天分类那些残器时,效率也无形中提高了不少。甚至偶尔能极其隐晦地感知到阿杰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冰冷、算计的气息,让他能提前警觉。

    他还尝试着去感知金三钱给他的那把破紫砂壶。这一次,感知到的画面更加清晰:这壶确实是民国一位名手的作品,因为壶嘴磕碰,被主人嫌弃,辗转流落,最后被一位老人用来种了几年水仙花,根须都盘踞在了壶内,才变得如此落魄,最后换了两包烟…

    这让他哭笑不得,但也对《鉴古心经》的效用更加深信不疑。

    当然,他也没忘了正事。借着一次去库房深处取材料的机会,他再次集中精神,感知了那批等待走私的真正老货。这一次,他控制着感知力,不再试图去看清每一件东西的来龙去脉,而是重点感知它们身上共同残留的“最后经手人”的气息和“目的地”的模糊指向。

    隐约间,他捕捉到几个零碎的词:“…公海…”“…维多利亚港…”“…私人博物馆…”以及一个频繁出现的、带着浓重粤语口音的代号:“金先生”。

    这些信息碎片,被他牢牢记住。

    这天,他练习完《鉴古心经》里一套复杂的调息手势,感觉神清气爽,便想着去金三钱那儿转转,一是把师叔院子里那点破事隐去关键后说说,二是看看能不能再套点话。

    刚到“三钱杂货”门口,就听见里面金三钱正用那懒洋洋的调子跟人说话:“…所以说啊,这人呐,就跟这老物件一样,不能光看表面。瞧着不起眼,指不定肚子里藏着啥宝贝呢…最近不就出了个‘琉璃陈’吗?啧啧,后生可畏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