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天下之困(3 / 5)

加入书签

    在目前藩镇犯错误更少的情况下,昊国进攻所花费的物资是防守的三倍。

    武飞:局势对昊国是不利的,死磕下去是死路一条。但却又能不以攻代守,因为国力弱小的一方不保持进取策略,随着时过境迁,内部利益派系们就会在“小田攒不过大田”的焦虑中一盘撒沙。即蜀汉后期的困境。

    武飞凝视着北边,昊天看起来是被控制住了,接下来似乎是北方藩镇问题。

    但隐隐的,武飞觉得“昊天龙族”似乎不会这么容易就范。因为其权力中心并没有传来大将军等人事变动信息,这说明对面掌握战争策划的操作仍然在。

    武飞:如果我是北边那个人(赵诚),会采取什么样的破局之策?

    堡垒外的雨淅沥沥下着,一些苔藓快速沿着砖开始生长。

    …由冬转春…

    在北方草原上,这里设置的边塞军帐中,浦娥对赵诚问道:“将军欲在今时,用何良策?“

    赵诚在北边画了一条线说道:“换一条进军路线,先征北漠。“

    浦娥:“北漠苦寒之地,征伐糜费颇多。”

    赵诚:“平定漠北,我们才能绕过四边,入境大爻。的确,初征是有所耗费,但若是困守燕渤两地,不消五年,大昊人困马乏,再想谋此策也无力为之。(故现在这一策,赵城是得亲自上手来操作。)

    浦娥固然很相信赵诚的能力,出于担忧还是问了一句:“如果我等征伐漠北之际,爻国仿照四边,再设藩镇阻止我军入关,将军当如何?

    赵诚从容的在西境画了几个圈,说到:“如果爻国将西地也设为藩镇,我等就无需像今日一般“非攻不可”了,而是可以采用连横之策,坐望大爻之内变局。“

    浦娥愣了愣,好一会反应过来赵诚的意思,遂说道:“你是说大爻的那位对边塞将军有猜忌之心。“

    赵诚听到这,没来由的有那么一阵衰气,感慨道:“古之名将几人死于沙场?武安之功必为君忌。”——赵诚看了看北边,他自己不也是刚从君主的猜忌中走出来?若不是无他人能解当下困局,怎能重获兵权?

    ……

    大爻朝堂上,戍帝看着满朝文武。正在进行另一波盘算。

    随着一年三次报捷,朝堂中已经从过去的“惶惶不安”“小题大做”,恢复成朝中诸公们“罗汉安坐”的状态。

    朝廷世家派系聒噪:“边军打了胜仗可以给予赏赐,但唯独名与器不行!”只是朝中这帮自觉聪明的家伙并不知道,现在赐予边军将领们财货是多么荒诞?

    先前十五路大军吞金兽一样的情况,朝廷赖掉了不少补给赏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