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三章 一拍即合(3 / 4)

加入书签

游弋于海外、几乎无人可制,隐患重重。”

    武德殿内,刘洎在李承乾面前进谏,言辞恳切、语重心长。

    “这与太尉是否忠心已经无关,而是务必确保军队之平衡!现在陛下提倡‘封建天下’,意欲将海外之地封建于诸王,使得水师之声势愈发高涨,他日攻城掠地、建功立业,陛下又该如何封赏?若是不赏,有悖人心,可若是封赏……又该如何赏?”

    如今的安西军便是先例,因为两次与大食的战争皆大获全胜,使得全军上下封赏甚重,爵位、军衔、官职等等皆位于诸军之冠,已经导致各军羡慕嫉妒、大为不满,如果再冒出一个水师,十六卫又该如何接受?

    李承乾沉吟不语,他知道刘洎的谏言是对的。

    刘洎再接再厉:“如今水师正在倭国搞什么‘民选’,试图将整个倭国并入大唐之版图,且不说此事对错与否,单只是自行其是、从未向中枢请示,便足以见得水师已经逐渐脱离掌控……可事事让水师上报请示又不现实,海疆之上动辄万里之遥,只会贻误战机、铸成大错,此前已经有过先例了。”

    时至今日,水师早已发展成为一头“怪兽”,既有超绝之实力,又因为独特的环境因素使其拥有远超于十六卫的临机决断之权,想要消除隐患便只能从限制水师实力方面入手。

    否则等到将来势大难制之时,整个水师脱离帝国、自成一国,甚至依附于封建海外的某一个藩国反过来攻打大唐本土都不是不可能……

    到那时怎么办?

    十六卫纵然再是强悍,又如何能够出海与水师决战?

    再造一支水师,又能打得过这一支由房俊亲手组建的无敌之师吗?

    李承乾踌躇良久,才缓缓说道:“中书令之意,我已明了,不过此事还需等到太尉回京之后与其仔细商议,再作定论。”

    刘洎理解皇帝的顾虑,颔首道:“陛下英明,正该如此。”

    虽然朝野上下没人怀疑房俊之忠心,也从来都无人质疑其权势太大,但房俊早已成为事实上的“权臣”却是各方公认之事实。

    面对“权臣”,自然不能依靠皇权随意施以威压,否则一旦遭遇反弹,后果难测。

    想要限制、制约水师的实力膨胀,只能取得房俊支持,而不是由上至下、恣意威压。

    但是在李承乾想来房俊素来识大体,对此并不会太过抵触……

    他也明白刘洎的意图。

    与贞观勋臣结盟、进而一并与房俊抗衡……

    这也符合皇帝的利益。

    臣下彼此为了利益勾心斗角并不是什么坏事,争来斗去最终需要皇帝来予以裁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