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三章 一拍即合(2 / 4)

加入书签

p;将双方划归同一阵营,有了共同的利益,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间些许矛盾、分歧,在此等大框架之下不足为虑。

    刘洎笑着道:“不过吾等虽老,却还能为陛下分忧,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李勣看着他,缓缓道:“陛下倡议‘封建天下’之策,举国上下皆应贡献力量,吾等老臣亦不该知难而退。”

    态度达成一致,接下来便要谈一谈具体分工、以及利益划分。

    刘洎举杯相敬,饮尽杯中美酒,这才说道:“当年太宗皇帝将诸王分封于天下,实则有所疏忽,埋下不少隐患,古往今来此等藩属之地从来是中枢之掣肘,所幸诸王贤良、未能酿成大祸。可各处封国世袭罔替,谁又能保证每一代诸王皆贤明温良?祸患只在迟早而已。所以,将封地放置于华夏之外、蛮夷之地,才是上策。”

    所谓“华夏之外、蛮夷之地”,自然不仅是海外诸国,亦有境外番邦。

    总不能“封建天下”如此大事,只能由水师负责吧?

    李勣对此予以赞同:“‘封建天下’之初衷不仅仅是凭峙中央、为国藩篱,亦要同化其民、为我所用,故而,陆地之上的意义更甚于大海之外。”

    这是刘洎给出的许诺,会支持贞观勋臣争取“封建天下”的各处封国确保陆地之上、国境之外也会有几处,而不是全部放置于海外,被水师包揽。

    李勣遥敬一杯:“中书令老成谋国、思虑周详,不仅精通政务,对于军务亦是满腹韬略,佩服之至。”

    这是他给出的条件,允许刘洎通过贞观勋臣对军机处施加影响。

    刘洎闻弦歌而知雅意,面上不显、心中大喜,回敬一杯:“英公老当益壮,当为国家基石,贞观勋臣更是功勋盖世、定海神针!来来来,为吾等这一路行来之艰难、荣耀,喝彩!”

    在军中新一代势力迅速崛起的背景之下,两人所代表的各自势力都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岂能甘心将自身之利益拱手相让?

    故而一拍即合。

    贞观勋臣凭借文官谋求陆地之上的利益,而刘洎则通过李勣去对军机处施加影响……

    堂堂帝国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只能困囿于政务,怎能甘心?

    只要想想将来史书之上记载从他刘洎而始宰相被剥夺君权,他便日夜愁苦、辗转反侧。

    耻辱啊……

    *****

    “陛下明鉴,无论朝局亦或军务,首要在于平衡,相互制衡、彼此制约,才是长久稳定之计。可当下水师纵横七海、所向无敌,区区一军所占据之资源已经远超十六卫当中任意四、五卫之和,且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