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气火之理(1 / 2)
第二道“佛跳墙”用的是深褐色陶罐,罐身厚重古朴,釉色温润如玉。罐沿之上还留着一圈未干的黄泥印,带着方才揭封的湿意。四名青衣侍从神情恭谨,步履如仪,连呼吸都似被那股香气压得轻了几分。待为首那人将陶罐轻置于桌,掌柜亲自上前,双手合十扣住罐盖,微微拱手后才小心揭开。
刚揭起罐口那层荷叶,便听“呲——”的轻响,一股馥郁香气骤然汹涌而出——似被禁锢在罐中多时,此刻一朝释放,裹着热气扑面而来。这香气并非单一滋味,而是多层交融:有老母鸡的醇厚,有火腿的咸香,更有鲍鱼、花胶的清鲜;诸香相叠却不争不让,宛若琴瑟和鸣。初闻时似浓,然细嗅之下,却又分外清正,不腻不燥,竟如陈年花雕之香,历久弥醇。
众人一时皆怔,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汤面澄澈如镜,罐底金光隐隐流转,显是灵料所熬。偏那火腿与鲍片踪迹全无,只見汤中卧着二十四颗雪白豆腐球,大小均匀、色若琼脂,表面笼着一层莹润光泽。侍从以银匙轻轻一拨,豆腐竟微微一颤,仿若灵气内敛,稍触便要碎散开来。
董宣儿早已双眸发亮,忍不住俯身细嗅,轻声惊叹:“这香气……像是要钻进人心里去了。”她指尖微颤,终究按捺不住,执起银筷夹了一颗豆腐。那豆腐柔若无骨,甫一入口便化开——
她眼睛登时瞪圆,眉目里写满了惊喜。豆腐中竟裹着火腿与鲍鱼的汁液,入口先是咸香微透,旋即被一股温润鲜意裹住,香气层层交叠着直入喉底。那滋味温柔得几乎不像食物,反倒像灵泉化雾,自舌尖散开。她细细咽下,连呼吸都不自觉轻柔几分,轻声叹道:“这豆腐……比鲍肉还鲜!”
董红拂一旁神情淡然,却也抬手舀起一块豆腐。她一贯不喜多言,只慢慢咀嚼,眉梢几不可察地扬了扬,似在滋味中寻思。片刻后,她放下银筷,语气平静,却透着几分克制的赞许:“火腿的香全渗进豆腐里,鲍壳锁味的手法果然得当。”略一停顿,又低声补道:“只是花雕加得略多,酒气压了几分鲜。”语虽淡,却一语中的。
王谢自始未言,只低头凝视汤色。片刻后,他执勺缓缓舀了一勺汤送入口中。汤汁入口温润如玉,滑而不腻、稠而不浊,层次极细。他略一闭目,似在体味火候之妙,旋即睁开眼,语气里淡然却极有分寸:“陶罐密封得好,煨制的火候也到了。只是花雕该在最后半个时辰添入,而非加得过早,方能取香而不掩鲜。”
掌柜立于侧旁,双手里微颤,额角沁出薄汗。听王谢言及“花雕”二字,他忙不迭俯身应道:“多谢王道友指点!小店厨下初试此法,未曾想火候上尚有差池,下次定当改正,下次定当改正!”语气里既有惶恐,又透着由衷的敬佩。
王谢微微颔首,神情平和。那一瞬,掌柜的呼吸似终于恢复常态,心口也跟着落了地。他望着罐中金光流转的汤色,只觉自己这数十年厨艺,竟在这一言指点下忽开新径。
董宣儿却仍未平复。她一手支着腮,嘴角挂着笑意,轻轻叹息:“若是能学得这般手艺,怕是黄枫谷中的师兄们都得来讨食吃。”言语间带着几分俏皮,惹得一旁的青衣侍从竟忍不住偷偷发笑。
董红拂仍是那副从容神色,只是眼底淡淡光色一转,似在衡量什么。她抿了口汤,不再言语,只指尖轻敲碗沿三下,节奏极稳——似在心中默记这份火候与配比。
汤香仍在空气中缭绕不散,浓而不滞,如丝丝灵气游走其间。众人虽各怀心思,却都沉在这方寸间的滋味里,不语不动,唯有陶罐中偶尔漾出的“咕嘟”声,似还在延续某种未竟的余韵。
掌柜站在一旁,眼底泛着敬意。他虽自诩在此坊市中厨艺一流,此刻却深知,眼前这位青年修士的言语,非寻常的口味之论,而是以修炼者心境洞察火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