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文明墓碑(5 / 9)
书写。我们此刻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正在影响其中光影的形态…”
就在他们理解并接受这一惊人事实的瞬间,七块石碑环绕的圆形区域中央,空气开始扭曲,一个比上层大厅任何一次都要复杂、都要精细的全息投影缓缓浮现。这次展示的既不是宏大的历史画卷,也不是未来的可能性分支,而是…当前,此刻,人类文明的实时状态全景图。
投影被分割成无数个层面和维度:全球意识平均振动频率热力图、技术发展轨迹与潜在风险评估树状图、生态环境健康指数与修复/恶化趋势线、政治实体合作与冲突关系网络、经济活动中利他与利己行为统计对比…甚至,在某个可放大的层面,可以看到代表数十亿个体的光点,每一个光点都在根据其当下的意识状态、情绪和选择,闪烁着微弱的、不同颜色的光芒。这简直是一个文明的“生命监测仪”,每一个数据都在跳动,每一次闪烁都在诉说一个故事。
“评估进行中。”网络那非人非机械、直接作用于意识的声音再次响起,但这一次,语气中带着一种他们从未感受过的、近乎冷酷的严肃和绝对的公正,如同一位手持天平的法官。“第七迭代的实时表现,将决定‘文明墓碑·七’最终记录的内容。数据流持续输入,关键阈值尚未触发,最终形态…未定。”
投影开始高亮展示一些关键指标。在一些领域,人类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曙光——全球共鸣事件后,国家间的军事冲突和贸易摩擦显著减少,多个跨国科研合作项目自发启动,对网络本质和意识进化的理解正在全球范围内以指数速度传播和深化,个体层面的共情能力和利他行为报告率上升了数个量级。
但在其他领域,刺眼的红色警示信号依然在顽固地闪烁——某些国家和跨国集团并未放弃控制或武器化“网络”和意识能力的企图,秘密研究基地的能量读数显示着危险的实验正在进行;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虽然频率有所下降,但几个关键的生态临界点(如北极永冻土融化、珊瑚礁大规模白化)依然处于高危状态;还有相当比例的人口(估计仍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由于各种原因(恐惧、既得利益、信息闭塞、意识迟钝)未能适应或接受正在发生的意识变化,成为了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形成了新的抵抗团体。
“平衡点尚未达到,”网络的声音毫无感情地解释着,如同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第七迭代当前处于动态临界状态。趋向于‘升华’(指向全新的、可持续的文明形态)与趋向于‘崩塌’(重复前六次迭代的命运)的概率因子在不断波动,目前…比值接近1:1。”
团队核心成员面面相觑,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也看到了一丝绝境中的希望。他们意识到,人类文明面临的并非一个通过单一考验(如全球共振事件)就能一劳永逸解决的简单挑战。第七迭代的最终命运,取决于一个持续的、漫长的表现过程,取决于文明整体在每一个关键时刻的集体选择。而这块空白的、正在记录的石碑,就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一个最公正的见证者。
“之前的文明…”叶舟的声音有些干涩,他指向那六块沉寂的石碑,“在它们最终…之前,它们是否…有过最后的机会?像我们一样,看到过这一切?有过改变命运的可能?”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