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隋宫刃影:太子杨烨平陈谋局录(2 / 3)

加入书签

丽华,更是给了他们联合起来的借口。”

杨烨揉了揉眉心,将一杯热茶推到薛道衡面前:“恩师,我若不杀张丽华,她今日便会被兰陵萧氏送到父皇身边,或是被独孤氏用来离间我与太子妃的关系。到那时,我面对的,就不是世家的不满,而是父皇的猜忌。”

薛道衡沉默了。他知道杨烨说的是实情。杨坚生性多疑,独孤皇后又善妒,若真让陈妃入宫,后果不堪设想。

“可您如今的处境,比之前更危险。”薛道衡叹了口气,从袖中取出一份密报,“这是京兆尹送来的,关陇七家近日频繁聚会,甚至联系了山东的崔氏、卢氏。他们……似乎在谋划废储。”

杨烨接过密报,指尖微微收紧。他早料到世家会反扑,却没想到他们动作如此之快。关陇世家掌控着隋朝半数兵权,山东士族则垄断着人才选拔,一旦他们联手,别说废储,就算逼宫,父皇也未必能稳得住局面。

“他们有什么把柄?”杨烨抬头看向薛道衡,目光锐利,“废储需有名目,总不能凭空诬陷。”

“他们说您‘独断专行,擅杀降妃’,还说您在平陈时‘私吞府库,结交将领’。”薛道衡苦笑一声,“更狠的是,他们还找到了当年您‘流落民间’的旧识,准备诬陷您并非陛下亲生。”

杨烨瞳孔骤缩。“非陛下亲生”这五个字,无疑是最致命的武器。杨坚本就对他的身世心存疑虑,若再被世家添油加醋,恐怕真会动摇他的太子之位。

“那些旧识在哪里?”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冷意。

“京兆尹已经派人监视起来了,但不敢贸然动手。”薛道衡答道,“世家在京中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

杨烨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烛火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墙上忽明忽暗。他知道,现在不能慌。世家看似来势汹汹,实则也有弱点——他们各怀鬼胎,关陇世家想保住兵权,山东士族想恢复“九品中正制”,只要能离间他们,就能破局。

“恩师,你帮我做两件事。”他停下脚步,眼中已有了计策,“其一,你以修史为由,去拜访山东崔氏的崔仲方,告诉他我有意恢复‘经学取士’,让士族子弟有更多入仕机会;其二,让京兆尹放出消息,就说兰陵萧氏暗中与陈朝旧部勾结,意图谋反。”

薛道衡眼前一亮。杨烨这是要借“利益”拉拢山东士族,再借“谋反”嫁祸关陇世家,一箭双雕。

“殿下英明。”他躬身行礼,正要退下,却被杨烨叫住。

“还有,”杨烨看着他,语气郑重,“替我给太子妃带句话,让她近日多去独孤皇后宫中走动,务必小心独孤氏的人。”

太子妃是独孤皇后的侄女,本是杨坚为了拉拢独孤氏所设的联姻。可杨烨知道,独孤氏看似支持他,实则更看重家族利益。如今世家谋逆,独孤氏未必不会倒戈。

薛道衡走后,书房内只剩下烛火燃烧的噼啪声。杨烨走到窗边,望着夜空里的孤月。他想起穿越前的日子,不过是个普通的历史系学生,如今却要在这波诡云谲的隋宫之中,赌上自己的性命。

第二日,朝堂之上果然掀起了风波。陇右李氏的李浑率先发难,弹劾杨烨“擅杀陈妃,有失仁君之道”。紧接着,山东卢氏的卢恺也上奏,称杨烨在平陈时“私纳陈朝珍宝,藏匿于东宫”。

杨烨站在殿中,面不改色。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陛下,”他出列躬身,声音朗朗,“杀张丽华一事,臣有奏。”他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密信,“此乃陈朝内侍所供,张丽华曾暗中联络陈朝旧部,意图在臣班师途中行刺。臣若不杀她,恐为后患。”

杨坚接过密信,翻看过后,脸色稍缓。一旁的高颎也出列作证:“陛下,太子平陈时军纪严明,所有府库珍宝皆登记在册,并无私吞之举。卢大人所言,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