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隋宫刃影:太子杨烨平陈谋局录(1 / 3)
龙旗漫卷长江岸时,杨烨指尖还残留着玄铁剑柄的凉意。他勒住“踏雪乌骓”的缰绳,望着南岸陈朝守军溃散的方向,玄色太子常服下摆被江风掀起,露出腰间悬挂的双鱼符——那是父皇杨坚亲授的监军凭证,此刻正随着战马的喘息轻轻震颤。
“殿下,陈军水师已降,建康城四门皆破!”左卫将军李圆通翻身下马,甲胄上凝结的冰霜簌簌落在泥泞里,“陈后主携张丽华、孔贵嫔匿于景阳殿枯井,户部尚书樊毅率百官在朱雀门候降。”
杨烨颔首,目光掠过江面漂浮的断橹残帆。穿越三年,从被杨坚意外认回的“流落皇子”,到册立太子监国,他始终如履薄冰。前日刺杀案的血迹还未从东宫阶前洗净,如今平陈大捷,不过是将刀尖上的平衡,又推向了更凶险的境地。
“传我将令。”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其一,命宇文述率五千轻骑封锁建康内城,严禁世家私兵出入;其二,着高颎清点陈朝府库,所有户籍账册即刻送往大兴;其三……”他顿了顿,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剑柄上的饕餮纹,“将张丽华、孔贵嫔带至中军帐,其余妃嫔交由内史省安置。”
李圆通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却还是躬身领命。他跟随杨烨征战两年,深知这位太子行事素来缜密,只是今日处置陈妃的指令,未免太过急切。
中军帐内,烛火摇曳。张丽华被押进来时,仍穿着描金绣凤的宫装,发髻散乱却难掩艳色。见了杨烨,她屈膝欲拜,却被侍卫按住肩膀。
“太子殿下,妾虽为陈妃,却从未干预朝政。”她声音柔婉,带着刻意的颤抖,“求殿下念及妾乃弱女子,饶过性命。”
杨烨坐在案后,指尖敲击着案上的《陈书》。他清楚记得,前世史书中,正是这位张丽华以美色蛊惑陈叔宝,致使朝纲混乱。更重要的是,他查到刺杀案的密信中,曾提及“江南美人计”——世家欲借陈妃之身,离间他与杨坚的父子情分,再扣上“耽于美色”的罪名。
“弱女子?”他冷笑一声,起身走到张丽华面前,目光如刀,“陈朝覆灭,百姓流离,你在宫中饮宴作乐时,可曾想过自己是弱女子?”
张丽华脸色煞白,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却仍试图辩解:“殿下,那些都是后主所为,与妾无关啊!”
杨烨不再多言,转身抽出侍卫腰间的横刀。寒光闪过,张丽华的惨叫声戛然而止。鲜血溅落在他的靴面上,温热的触感让他指尖微颤——这是他穿越后第一次亲手杀人,不是战场杀敌的热血,而是权谋算计的冷酷。
“将尸体送到朱雀门,悬于城楼三日。”他擦拭着刀上的血迹,声音平静得像在说一件寻常事,“告示天下,凡祸国殃民者,无论男女,皆为此下场。”
帐外传来风雪声,杨烨走到帐边,掀开帘子望着漫天飞雪。他知道,杀张丽华这步棋,走得既险又急。一方面,是断绝世家借陈妃作乱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是向父皇表明自己“不近女色、以国事为重”的态度。可他更清楚,这一刀,也彻底斩断了与江南世家和解的可能。
三日后,平陈捷报传至大兴。杨坚龙颜大悦,下旨加封杨烨为“相国”,允许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可这份荣耀背后,暗流已在悄然涌动。
杨烨班师回朝那日,大兴城外却只有礼部官员迎接,往日里常来攀附的关陇世家子弟,竟无一人露面。他坐在马车内,掀开车帘望着街道两旁紧闭的店铺,心中了然——世家的反击,已经开始了。
东宫书房内,内史侍郎薛道衡深夜来访。他是杨烨的恩师,也是少数敢在此时直言进谏的大臣。
“殿下,您不该杀张丽华。”薛道衡坐在案前,看着杨烨案上摊开的《孙子兵法》,语气沉重,“江南世家本就对陛下推行的‘均田制’不满,您平陈后又严查户籍,断了他们隐匿田产的路子。如今杀了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