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紫宸朝会 东宫初临(3 / 4)
>
减免封地赋税,意味着皇室的收入会减少三成,而世家的实力则会进一步增强。
他下意识地看向杨坚,只见杨坚眉头微蹙,显然也察觉到了崔仲方的意图。
“崔卿此言差矣。”
杨烨几乎是下意识地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殿内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世家开私仓赈灾,本是分内之事,陛下自会嘉奖。
但若因此减免封地赋税,便是本末倒置。
皇室赋税,多用于军费、赈灾、修缮水利,若减免世家赋税,军费从何而来?边疆将士如何安心戍边?百姓又如何相信皇室能护佑他们?”
他的话条理清晰,直击要害。
崔仲方脸色微变,刚想反驳,却被杨烨打断:“臣以为,赈灾之事,应由户部统一调配官仓粮食,同时令世家捐粮,捐粮多者,陛下可赐其子弟入国子监读书,而非减免赋税。
如此,既解了百姓之困,又不会损害皇权,更能让世家为朝廷效力,岂不是两全其美?”
杨烨的话让殿内陷入了沉默。
他能感觉到,杨坚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带着一丝惊讶与赞许。
而阶下的世家官员们,脸色却各不相同——崔仲方眉头紧锁,卢恺垂眸不语,郑译则微微摇头,显然对这个提议并不满意。
就在这时,宇文化及突然出列,抱拳道:“太子殿下此言虽有道理,却未免苛责世家。
如今朝廷初立,根基未稳,若得罪世家,恐引动荡。
臣以为,崔尚书之提议,更利于稳定朝局。”
杨烨心中一凛——宇文化及果然出面了。
他知道,宇文化及此刻支持崔仲方,并非真心为了世家,而是想借此试探自己的立场,同时拉拢世家势力,为杨广铺路。
他看向宇文化及,眼神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宇将军此言差矣。
稳定朝局,靠的是皇权稳固,百姓安居乐业,而非一味妥协世家。
若皇室为了稳定,不断退让,世家势力只会越来越大,最终尾大不掉,危及皇权。
当年北周宇文氏,不正是因为过度依赖世家,才被我大隋取代吗?”
这句话如同惊雷,让殿内所有官员都变了脸色。
杨烨刻意提起北周的覆灭,既是在提醒杨坚,也是在警告世家——皇室绝不会重蹈北周的覆辙。
杨坚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他看向崔仲方等人,沉声道:“太子所言极是。
赈灾之事,就按太子的提议办,户部即刻调配官仓粮食,令各州世家捐粮,捐粮名单及数量,需报朕亲自审阅。”
杨坚的话一锤定音,崔仲方等人虽心有不甘,却也只能躬身领旨。
杨烨心中松了一口气,这是他穿越而来,第一次在朝堂上与世家和杨广势力正面交锋,而这一局,他赢了。
可他并没有放松警惕。
当他再次看向宇文化及时,现宇文化及正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他——有惊讶,有警惕,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
杨烨知道,今日的交锋,只是一个开始。
宇文化及和杨广绝不会善罢甘休,而五姓七望的世家,也会因为今日的提议,对自己产生更深的戒备。
早朝继续进行,接下来的议事中,杨烨不再轻易开口,只是认真倾听,偶尔在杨坚询问时,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
他知道,自己如今羽翼未丰,过于锋芒毕露只会引来更多的敌意。
他需要时间,需要培养自己的势力,需要进一步获得杨坚的信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早朝结束,百官陆续退殿时,杨烨故意放慢脚步,等杨素走过来。
他对着杨素躬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