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大爷你太顽皮了(3 / 5)

加入书签

峰。

    >“他画了一百张同一个人的侧脸,说那是他的春天。”

    这些名字,竟与《沈昭档案》高度重合!但这份名单更为完整,甚至包含一些从未公开的案例。最关键的是,每一页角落都盖着一枚小小的梅花印??那是沈昭私人印章的复刻版!

    我猛然醒悟:这不是李志国写的,这是沈昭托人带出来的原始患者名录!他当年被迫交出官方档案,却悄悄保留了一份“真实名单”,并通过某种渠道传给了李志国。而这枚梅花印,正是他们之间唯一的暗号。

    回到北京后,我立刻召集团队启动“名录归位计划”。我们将这份手稿数字化,并与现有档案交叉比对,确认其中有七十九位患者的后代尚可追踪。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来考察团,准备将“南锣鼓巷纪念馆”正式纳入“全球记忆遗产”名录。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遂之时,一封匿名邮件打破了平静。

    邮件附件是一段模糊的监控录像,拍摄于某地下档案馆内部。画面中,两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搬运一批标有“特殊时期思想矫正文献”的铁皮箱。其中一个箱子破损,散落出大量纸质文件,镜头短暂扫过一张表格,上面赫然列出“南锣鼓巷纪念馆相关人员思想评估报告”,我的名字赫然在列,备注栏写着:“受境外势力影响严重,建议加强关注。”

    我的心跳骤停。

    紧接着,手机响起,是周野,声音压得很低:“刚才接到通知,《情感史》教材明年起暂停使用,理由是‘部分内容不符合现行教育导向’。教育部不再支持‘种子计划’二期推广。”

    我握着手机站在原地,展厅里的灯光忽然变得刺眼。墙上挂着的那句“爱是长河,非一时浪涌”,此刻像一句讽刺。

    当晚,我独自留在纪念馆,坐在“希望之匣”前。林小满留下的徽章静静躺在玻璃下,银戒泛着冷光。我忽然意识到,真正的斗争从来不是一次展览、一本书、一座桥就能结束的。压迫会换形式重生,沉默也会以新的面貌回归。

    但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我开门,门外站着十几个年轻人,有大学生,有记者,也有曾经的“记忆小使者”。领头的是哈尔滨那位写作文的男孩,他穿着那件军大衣,肩上斜挎着录音设备。

    “老师,”他说,“我们成立了‘回声联盟’,自发整理各地类似案例。我们不怕删帖,不怕封号。只要还有一个地方能说话,我们就继续讲。”

    身后一人举起手机,屏幕上是他们刚刚建立的网站主页,标题赫然写着:

    >**“你说的每句话,历史都在听。”**

    我眼眶发热。这一刻,我明白了林振声信中所说的“心的钥匙”意味着什么。它不在任何机构手中,而在每一个选择开口的人心里。

    三天后,我们在网络发起“百日讲述”行动:每天由一位家属或研究者直播讲述一段被遮蔽的历史。第一场由吴芳主讲,她讲述了父亲如何在“思想矫正班”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