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一对老畜牲把孙女卖给了死人(3 / 5)
“一定会。”
就在这个夏天,国际失踪人口组织传来消息:通过基因数据库比对,确认一名定居加拿大的华裔男子为李志国医生的外甥。他母亲是李医生唯一的妹妹,1970年移民温哥华,至死不知兄长早已在1975年的一次“清除行动”中被秘密处决。
我们联系上这位名叫詹姆斯?李的男子时,他正在多伦多大学任教病理学。当他看到舅舅的照片??那张戴着圆框眼镜、眼神温和的男人??时,整个人僵在原地。随后,他寄来一本家族相册的电子版,在1963年的全家福背面,发现一行极小的铅笔字:“昭,等风波过去,我们就结婚。”
“昭”是谁?
我翻遍资料,终于在吴桂芳的护理笔记残页中找到线索:“沈昭今日情绪波动剧烈,因收到匿名信称‘李医生已被调离’。她撕了信,但整夜未眠。”而在赵承业的女儿日记复印件里,有一句潦草的记录:“爸爸骂沈阿姨疯了,说她不该和那个男医生搅在一起。”
所有碎片拼合:沈昭,女,1941年生,原为乌鲁木齐康复站心理评估员,1974年“精神失常”被强制休养,此后下落不明。
我们发动全球志愿者搜寻“沈昭”踪迹。三个月后,云南大理一家养老院的护工提供线索:院中有一位八十九岁的失语老人,每晚睡前都要抚摸一张没有面孔的老照片,口中喃喃“志国……志国……”。
我和陈默立刻启程前往。
老人蜷缩在轮椅上,白发稀疏,眼皮低垂,右手因中风微微颤抖。当陈默拿出李志国的照片时,她浑浊的眼睛忽然睁大,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声响,像是试图说话。我蹲下身,握住她的手:“您是沈昭吗?李医生托我们来看您了。”
她的眼泪瞬间涌出。
护士说,她已十年未流过泪。
我们在她房间找到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里面藏着三样东西:一枚磨损严重的钢笔,一本《飞鸟集》泰戈尔诗集(扉页写着“赠昭,志国1962”),以及一封从未寄出的信:
>“昭:
>他们说我不能再接触你,说我们的关系‘危害公共秩序’。可我知道,真正的秩序,是人心中的善与真。
>若有一天你读到这封信,请相信,我从未后悔爱你。
>即使世界将我们定义为错误,我也愿做那最温柔的错。
>??志国1975.3.17”
信纸边缘有烧灼痕迹,显然是从火中抢出的残片。
我们将这封信影印三百份,连同沈昭近照,寄往世界各地的合作机构。哈佛大学立即将其收入“性别抵抗文献特藏”,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发言人公开表示:“这是人类情感史上不可磨灭的证词。”
而沈昭本人,在见到我们的第七天清晨,安详离世。临终前,她紧紧攥着那本诗集,嘴角带着笑意。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