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谁吃糊饭谁就是厨子(2 / 3)
盛着焦屑——那是他这些年收在饭盒里的,每块焦痕都带着不同锅的纹路。
起初巷子里只有穿堂风掠过锅沿的声响。
放学的孩子扒着墙根看,买菜的阿姨拎着塑料袋驻足,送水的师傅把推车停在巷口,探头望了望又缩回去。
沈星河靠在门廊下,看夕阳把锅沿染成蜜色,想起前世自己第一次支炉时,也是这样的寂静——那时他蹲在炉前等了三天,才等来第一个借火的人。
"
滋——"
雨是突然下的,豆大的雨点砸在红布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沈星河正要去收锅,却见巷口跑进来个穿黄马甲的外卖员,头盔上滴着水,手里还攥着没送完的外卖箱。
他在锅前站了会儿,伸手摸了摸米袋,又看了看墙上的字,忽然蹲下来,把外卖箱往旁边一搁,开始淘米。
水流冲进锅的声音混着雨声。
外卖员的动作很生涩,米没淘净就下了锅,火候也没控制好,不一会儿锅沿就飘起焦糊味。
沈星河想上前帮忙,却见他仰起脸笑了,雨水顺着头盔檐砸在他扬起的嘴角:"
我妈说,我小时候总偷掀她的锅盖,她一着急就把饭烧糊了。
"
饭盛出来时,锅底结着厚墩墩的焦壳。
外卖员用勺子刮下一块,放进沈星河准备的饭盒里,又摸出笔在守则本上添了句:"
吃了这顿的,就是下一轮值。
"
他抬头时,雨水顺着睫毛往下淌,"
我跑单时总路过这条巷,总闻见米香。
今天我也成送香的人了。
"
他收拾好外卖箱要走,忽然转身冲沈星河举了举头盔:"
对了,您这锅,明儿我同事说要来试试。
他说他奶奶教过他烧糊饭,说是带着烟火气的乡愁。
"
雨停时,守则本上多了三行新字。
沈星河蹲在锅前,看最后一缕焦香散进晚风里,手机在裤袋里震动起来。
"
星河!
"
沈建国的声音带着少见的激动,背景音里闹哄哄的,像是有很多人说话,"
社区今天搞糊锅节,三十多口锅排成一排,全是老百姓自家带来的!
王主任非让我当主持,我念到你名字的时候,大家没鼓掌,全蹲在锅前刮锅底——"
电话里传来一片细碎的刮擦声,像春蚕啃食桑叶,又像雨丝敲打青瓦。
沈建国的声音忽然低了下去:"
你妈要是在,肯定也想刮一回。
她最爱听这声儿,说像像咱们家的锅在说话。
"
沈星河闭了闭眼,眼前浮现出母亲的模样。
她系着蓝布围裙,踮脚刮锅底的焦壳,回头对他笑:"
阿河,这焦锅巴留给你当零嘴。
"
那时他总嫌焦壳硬,现在却觉得,这声音比任何音乐都动听。
深夜,他翻出母亲的白瓷饭盒。
盒身有道细细的裂纹,是他十岁那年摔的,母亲用金漆描了道金边,说"
破了的碗才盛得住岁月"
。
他用软布轻轻擦着,连盒底的米粒残渣都没擦掉——那是母亲最后一次用它盛饭留下的。
木匣是他下午在旧物市场买的,檀木做的,带着淡淡的香气。
他把饭盒轻轻放进去,提笔写了封信:"
这饭盒不传手艺,只传胆量——敢烧糊的人,才敢回家。
"
房东老太太来取木匣时,正端着碗刚煮的酒酿圆子。
她接过木匣,没问里面装着什么,只说:"
我知道,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