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北大教授也玩三国杀?】(1 / 5)

加入书签

    《明实录》总计约1600万字,校勘、标点和整理工作非常繁琐,不是一两位学者能够完成的。

    宝岛那边,1962年影印红格本《明实录》。

    北大在1963年拿到宝岛影印版,并以此为底本,参校多种版本进行校补。

    但在某时期工作中断。

    1977年之后,又重启此项目。因各种原因,项目组成员变化很大,已经说不清到底有多少人参与。

    北大的这个版本,相较于宝岛影印版,订正了万余处史实错漏,还附录了《崇祯实录》和《崇祯长编》等史料。

    毕竟工程量太大,依旧还存在遗漏,时不时就又被人找出一处。

    陈贵良把自行车停在教学楼前,正在跟一个同学瞎扯淡。

    扯着扯着,陈贵良说:“抱歉,我还要向老师请教问题。”

    “那再见。”

    “再见。”

    挥手告别,陈贵良快步上前,把刚刚下课的王教授给堵住:“王教授好,能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吗?”

    王教授今年六十岁,明清史研究专家,也是元培班专属课《中国文明史》的授课老师之一。

    他提着公文包,扶了扶眼镜:“边走边说。”

    陈贵良立即去推自行车,小跑着跟上来:“王教授,关于明英宗复辟的记载,《明史》和《明实录》为什么有出入?”

    王教授停下脚步,认真打量陈贵良:“你是历史系研究生?”

    “我是元培班的大一新生,下学期您还要给我们上课。”陈贵良趁机套近乎。

    王教授稍显惊讶:“大一新生就看《明实录》了?”

    陈贵良道:“我在写一部明朝历史科普。入门级都谈不上,专门写给不熟悉明史的读者看,希望能让更多人关心明朝、了解明朝,进而吸引他们研究明朝。”

    “这个想法很不错啊,”王教授说,“民间对于明朝确实关注不多,热度远远不如宋清。”

    2004年的时候,明朝的网络热度还没起来。

    陈贵良说:“我在写作的时候,发现《明史》和《明实录》有些地方对不上。尤其是最近在查明英宗夺门之变。”

    王教授继续往前走,笑着说:“《明史》关于英宗复辟的内容,舍弃《实录》而引用野史,所以才会对不上号。”

    “为什么有正史不用,偏偏采用野史呢?”陈贵良表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