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健康规划人口比例四(2 / 2)
摸得透——
宣化镇那事,朝廷虽说尽量模糊处置,没大肆宣扬,但代王、秦王、晋王、周王全家死在那儿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事后连藩王该有的礼遇归葬都没有,直接按乱党亲眷处置了。
这足以证明,乾德皇帝对藩王背叛是零容忍,哪怕那些藩王是被挟持的,依旧没半分宽宥。
这份狠辣,他怎敢让徐文爵撞上?
只能在信里绕着弯子提醒,连质问都不敢说重,就怕把这孩子逼得没了退路。
在对待藩王的问题上,朱有建其实犯了一个基于前世经验的判断错误——
他从前世不管是主动刷历史帖,还是被动刷到“指点江山”
的网民言论,都绕不开“大明灭亡是因为朱家宗室几十万,吃垮财政”
的说法。
听得多了,便先入为主地认定,只要把各地藩王处置干净,大明财政就能立刻好转,才有足够钱粮去平民乱、打关外鞑虏。
直到宗人府宗正朱常浩捧着宗室名册,小心翼翼汇报宗室人口实数时,他才像被泼了盆冷水,惊觉前世网民的猜测完全是错的:
大明立国二百八十年,若按十五年一代的常规年限计算,满打满算也就传了十九代。
即便每代都能繁衍出两万人,总数也才勉强够“几十万”
的边儿,况且这还是忽略了历代宗室子弟夭折、犯罪除籍、无后断嗣等情况的理想数值——
真实的宗室人口,连这理想值的一半都不到,根本没到能“拖垮财政”
的地步。
随后朱常浩又捧着宗室谱牒,一条一条给朱有建详细说明藩王谱序:
太祖洪武皇帝时期封的那些藩王,后来因谋反、绝嗣、获罪等各种原因,很多没能把爵位传下来,被除了藩籍的不在少数;
建文帝登基后又大力削藩,连周王、齐王都被废为庶人;
到永乐皇帝时,虽恢复了部分藩王爵位,却又强行迁移藩王封地,把有实权的藩王都调离军事重镇;
再加上历代皇帝新封的藩王,零零总总算下来,到崇祯十年时,真正有封地、有俸禄的实封藩王,也只有十五位。
而经过李自成、张献忠的战乱,藩王死的死、逃的逃,到乾德元年,全国真正存活的藩王已不足十位——
宗人府里住着三位,南京那边有朱由崧这位福王,还有潞王、唐王,广西偏远之地剩四位,除此之外,就只剩近二十位没实权的郡王与镇国将军了。
就连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因没来得及实封亲王爵位,按宗人府规制,还不能算入“藩王”
之列。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