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进入安南置民计划四(2 / 2)

加入书签

认同自己为汉人;

只好以“越人”

自称,亦是环境变迁与历史洪流造就的必然。

越人之中,有部分是当年大秦移民的后裔。

只因大秦二世而亡,未能像大汉那样积淀出深远的文化认同与族群凝聚力,这些移民后裔自然无法以“汉人”

自居,只能延续“越人”

的称谓——

“越地”

本就是秦始皇当年为区分南蛮各族所定的名号,带着几分地域划分的意味,这一称呼便如此代代相传,成了他们的身份印记。

别瞧交趾人后来自称“大越”

,其实与真正的“大越”

并无渊源,充其量只是大越以南的一片地域。

因此中原人向来更习惯称他们为“越南”

,意思是“越地以南”

,字里行间暗指他们没资格冒用“越人”

之名,不过是南边的分支罢了。

到了巨唐时期,朝廷在此设立“安南都护府”

,取“安定南岛”

之意,与北方的“安北都护府”

遥相呼应——

安北都护府意在“安定北海”

,辖制草原部族,胡人对此心知肚明,自然不愿自称“安北人”

,骨子里清楚这名号背后的辖制意味。

安南的“安”

字亦是如此,带着中原王朝对南疆的治理期许,却未必能真正融入当地族群的认同里。

九黎狼兵各部如今早已不复当年完整,皆因活僵之乱席卷云南时,许多部族来不及撤离,惨遭灭顶之灾。

现存的九黎狼兵,只剩壮民、彝民、土民、火民几部还保有规模;

万幸的是东巴人或许尚存——

去年他们追随秦良玉征战川蜀,在乱中保住了一丝血脉,未致彻底灭族。

这些残存的部族,如今聚集在田州营地里,既是为躲避活僵余孽,更是想在这乱世中守住九黎最后的火种,让血脉能延续下去。

当高宇顺派人传来消息,说可以前往升龙城接收十万石稻米时,狼兵几大部落的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毕竟大明朝廷向来将他们视作“边地蛮夷”

,从未真正放在心上,广西布政司更是常年对他们的死活不闻不问,赋税催缴时却从不手软。

谁也没想到,一场活僵之乱后,朝廷不仅派兵前来救援灭僵,如今居然还主动送来救命的粮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