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杭开循环 谈罢柴米战罢桑麻(3 / 3)
”
,举着盾牌晃两下,盾牌后面藏着针线筐,趁着秦军洗衣服的功夫偷偷织毛衣,针脚歪歪扭扭,却约定“织够十件就给伤兵当褥子”
。
某天叶嬴烈心血来潮,觉得“攻城太敷衍不像样子”
,亲率亲兵冲阵,玄甲在阳光下晃得刺眼,结果跑了没两步就踩进松土坑崴了脚,疼得龇牙咧嘴,被亲兵七手八脚抬回营。
楚凡听说了,差点把刚喝的药喷出来,特意派楚怀瑾送去一瓶草药,陶罐上贴着手写纸条:“祖传治崴脚,外敷三天见效。
下次攻城记得穿防滑鞋,西边城墙根的土松。”
叶嬴烈哭笑不得,回赠一袋晒干的野菊,附信:“泡茶治咳嗽,比天天拍桌子吵架省力,亲测有效。”
双方连“战术安排”
都透着默契:秦军攻城前会吹三遍号角——第一遍“准备出门”
,第二遍“整理队形”
,第三遍“提醒联军守城”
;联军则在城头挂不同颜色的旗子回应:红旗“今天有雨,改天再打”
,蓝旗“伤兵太多,下午休战”
,白旗最绝,意思是“炊事班炖了肉汤,打完来蹭饭”
。
有次秦军吹错号角,把“攻城号”
吹成了“收兵号”
,联军在城头喊:“是不是饿了?我们刚蒸了野菜窝窝!”
秦军士兵干脆顺水推舟:“那明天再攻!
今天借两屉窝窝当军粮!”
小规模冲突也透着“默契”
:抢粮草时双方约定“只抢干粮,不伤人”
,秦军抢了联军半袋米,转头就留下同等重量的红薯干;夺水源时划好“上午秦军用水,下午联军用水”
,谁时了就罚第二天不准靠近河边;最绝的是双方的斥候,碰面了还会交换情报:“你们营里野菜够吃吗?东边山坡的荠菜刚冒芽。”
“还行,你们那边的桑树结果子了没?上次摘的够泡三坛酒了。”
连野狗都摸透了规矩,在双方营地间晃悠,今天叼秦军的骨头,明天蹭联军的米汤,活得比士兵还滋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