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小刘:温暖你极致的孤独(10 / 14)

加入书签

;   一直到听过他口中的“别人的故事”,已经沉沦在爱河中的她,才隐隐地察觉到这种疏离的来源。

    现在摆在眼前的这份影评,显然和她的有些第六感有些不谋而合。

    一直渴望真正走进他内心,彻底看懂这个灵魂的少女,开始沉下心,细细地咀嚼这段给她带来灵感的文字。

    ——

    《孤独者的史诗》——路宽电影中的存在主义困境与救赎。

    路,这位来自东方的导演,在横空出世七年以来,被广泛认为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电影大师”的亚洲人。

    我从2002年开始看他的电影,从《鼓手》到《天空》,昨夜写影评时才猛然惊觉!

    我看到了一个把自己隐藏在胶片背后的、极致孤独的灵魂。

    路的电影宇宙始终萦绕着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既是角色的个体命运,亦是时代洪流中无法回避的生存隐喻。

    从《爆裂鼓手》中少年鼓手在近乎自毁的练习中对抗世俗平庸,到《小偷家族》里边缘人用偷窃构建的畸形温情,他的镜头始终凝视着那些被主流叙事抛弃的灵魂。

    在其国际声誉崛起的《异域》与《返老还童》中,孤独更升华为一种哲学命题:

    刘伊妃饰演的角色在机械怪兽与时空悖论中孤身突围,恰似库布里克式凝视下的人类困境;

    而《返老还童》里逆生长的李明与露西的错位爱情,则通过过曝画面与倒转时钟的意象,将孤独凝固为时代的灼伤感。

    他很孤独,也很会诠释自己的孤独。

    路对孤独的视觉化呈现堪称教科书级别。

    《异域》中,刘伊妃与收割者机器人对峙时的广角镜头,将她的渺小置于钢铁巨兽的阴影下;

    《返老还童》养老院场景的对称构图,让衰老与童稚在同一画面中撕裂出生命的荒诞。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塘山大地震》里,周讯饰演的角色在废墟中徒手挖掘时,电影用长达90秒的手持跟拍,让她的孤独与坚韧在摇晃的镜头中具象化。

    这种技术精确性使得孤独不再是抽象情绪,而成为可触摸的影像实体。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要发问,为什么他的孤独如此深邃而锋利?

    这种孤独不是简单的离群索居,而是一种近乎生理性的存在状态。

    就像皮肤下多长了一层神经末梢,对世界的触碰都带着过载的痛感。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