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民族血泪,正义史诗(上)(为旭隐青岚加更)(2 / 26)

加入书签

风突然紧了,天光如刀,斜斜劈进窗棂。

    李雪建嘶哑低沉的台词极具穿透力,现场所有观众的心情猛地提了起来——

    看过了宣传片和《如愿》MV,简单了解过这段历史的观影者们,都想到了那些不忍卒睹的场面。

    幼年的张纯如感同身受着爷爷的讲述,不由攥紧了茶盏,青花釉彩下的手指微微发白。

    电影镜头横拉,小阁楼窗外的明媚天空,似乎随着李雪建的声音阴沉了几分。

    此处构图极其意味深长,阁楼窗户作为天然画框,将张迺藩与窗外的天空并置。

    窗框分割画面,一半是老人的剪影,一半是流动的云层。

    这位77岁的爱国老者身处异国,画框的边缘就是历史命运的藩篱和监牢,将他永远地困在了1937年。

    现场所有人的脊背都不由自主地竖直,对这种萧索乖戾的构图颇感惊悚。

    马丁·斯科塞斯、王小帅等导演都敏锐地发觉到了场景亮度的变化。

    斜射的昏黄光束,透过老式木窗的缝隙洒落,灰尘在光柱中浮动。

    这种光影似乎模拟了历史档案的陈旧感,又暗示记忆的碎片化,光与尘的交织,如同未被擦净的历史尘埃。

    小小阁楼外的天空,在懂行的观影者眼里,已经成为全片的重要意象:

    天空,就是历史的画布。

    张迺藩好像睡着了一般,在讲出金陵陷落后便沉默不语。

    他不想说,也不忍说,更不知如何说。

    “爷爷,然后呢?金陵我知道,姨奶奶从那里寄过桂花糖给我们吃!”

    小张纯如急不可耐,年幼的她还想象不出从淞沪会战到金陵陷落的民族之殇。

    李雪建扮演的张迺藩砸吧砸吧嘴,恰逢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踩着高跟鞋上了阁楼,一脸无奈地看着张迺藩:

    “爸,别同纯如说这些,她还小。。。”

    “呵呵,好!好!”老头乐得有人帮自己解围,只剩张纯如噘着嘴不满地看着妈妈。

    “不告诉我,等我长大了自己看!”

    张迺藩被萌态可掬的孙女逗得直乐,把她抱在自己怀里,带她玩最喜欢的摇摇椅。

    在特效技术下,小女孩眼中阁楼外的天空在张迺藩讲到金陵后已悄悄色变。

    铅灰色的云层如凝固的墨块,沉沉压向阁楼斑驳的窗棂,浮尘在光柱中翻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