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刘伊妃:先母曾文秀之墓?(10 / 11)

加入书签

书尘。

    她摘下口罩,露出被汗水浸润的瓷白面容,俏皮的马尾随着步履轻晃,发梢扫过脖颈时惊起细碎流光。

    小姑娘心里微憾,这么美的景色,要是他也在、也能看到就好了。

    山色入怀,她沿着野湖兜兜转转。

    湖畔的芦苇荡漾成翡翠色的波浪,几只蜻蜓掠过水面,点开层层叠叠的金色涟漪。

    刘伊妃蹲在栈桥边,指尖轻触睡莲叶上的水珠,凉意顺着腕骨爬上心尖。

    远处古刹飞檐下的铜铃叮咚,惊起白鹭掠过她仰望的眉眼——这一瞬被山间清风拓印成诗。

    她记起了张纯如手记里的只言片语,往深处走了走,想摘些花草回去给她聊作抚慰。

    起身时裤脚扫过丛野雏菊,刘伊妃俯身去扶那些摇晃的白色小伞,蓦然看见一座石碑半掩在花丛后。

    “先母曾文秀之墓”七个字蓦然撞入眼帘。

    曾文秀?

    记忆如湖面碎光般闪烁,这三个字瞬间惊得她指尖悬在碑前寸许!

    刘伊妃怎么也不会忘记,路宽在水磨镇车祸后被送到华西医院,在病床上昏迷呓语时喊出的那三个名字。

    曾文秀、刘伊妃、黄亦玫。

    彼时因他大病初愈,小刘没有刨根问底的想法,但也曾疑惑他怎么在梦里喊自己电影中的角色名。

    可在这金陵的深山中,这个名字又一次如此突兀地映入眼帘!

    是巧合吗?

    小姑娘怔怔地和墓碑瓷砖照片上的温婉妇人隔世相望。

    她梳着旧式波纹短发,约莫三十五六岁的年龄,额角碎发被风拂成温柔的弧度,月白色斜襟衫领口别着珍珠纽扣。

    眼底流转着暖意,眼尾微微下垂的弧度,让人想起总为调皮孩童留门的母亲。

    永远含着三分慈爱七分包容。

    刘伊妃默然了半晌才自嘲式地“嘁”了声,中国人重名的也太多了吧?

    不奇怪。

    何况他是从小在茅山长大的孤儿,怎么会和百公里外的深山野湖边的墓碑扯上关系呢?

    她顺带扫视了一眼,周边的杂草很少,应当是附近人家的亲属埋葬在此吧。

    任凭再大的脑洞,刘伊妃也无法在两者间建立逻辑上的关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