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下海(4 / 6)
当天下午,他们在食堂门口挂出公告板:
>**关于政府扶持资金使用的公开声明**
>
>1.所有钱款用于直接服务群体,不设行政经费;
>2.每月公示收支明细,接受公众监督;
>3.成立由受助者代表、志愿者、专业人士组成的三方监管小组;
>4.拒绝一切附加条件,保持独立运作原则。
公告下方,贴满了居民的手写签名。
第三日,市电视台记者前来拍摄纪录片。导演提出想拍一段“感人场景”:让李言诚蹲下为一位残疾老人系鞋带,配上旁白“仁医俯身,大爱无声”。
“不行。”李言诚坚决拒绝,“我不是来做表演的。你要拍,就拍真实的??送餐路上摔了一跤饭盒洒了,大家怎么重新做饭;志愿者吵架后又握手言和;一个曾经冷漠的邻居如今主动帮人取药。”
记者愣住,良久才点头:“你说得对。我们以前总想制造眼泪,却忘了真实本身就足够动人。”
一周后,节目播出,标题改为《**他们不做英雄,只做邻居**》。镜头里没有悲情音乐,没有煽情解说,只有清晨蒸腾的热气、雨中骑行的身影、孩子在需求墙上贴出“我想学画画”的纸条、老人颤抖着写下“谢谢你记得我的生日”。
收视率意外破三。
舆论风向悄然转变。
有网友留言:“原来善良不需要聚光灯,它本来就在人间。”
也有批评声音:“过度美化民间组织,忽视制度缺位的根本问题。”
李言诚照例未作回应。他在值班日志上写道:
>“今天我们修好了厨房漏水的水管。不是什么大事,但整整花了四个小时。老陈师傅说:‘慢工出细活,就像你们做的事,急不得。’
>
>是啊,我们修的不只是水管,还有那些断裂的信任、破损的关系、被忽略的生命。
>
>这世界从来不缺宏大的改革宣言,缺的是肯弯腰拧紧一颗螺丝的人。”
五月末的一个黄昏,暴雨突至。闪电划破天际,雷声滚滚而来。餐车被困在返程途中,轮胎陷进泥坑。
李言诚和阿强冒雨推车,浑身湿透。对讲机传来林小满焦急的声音:“前面桥洞积水太深,绕道也不行!三位老人等着降压药!”
“抄近路!”李言诚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走老棉纺厂区那条废弃铁路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