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利益(2 / 5)
,她递上一杯豆浆:“听说纪委那边又有动静了?”
“不是纪委。”李言诚喝了一口温热的豆乳,“是市里一家连锁餐饮集团派人来谈合作,想以‘公益联名款’名义推出‘晨光素面’,利润分成三七开。”
“三成给我们?”林小满挑眉。
“不。”李言诚摇头,“他们拿七成,说是品牌运营成本高。还建议我们统一LOGO、拍摄宣传片,请网红打卡,打造‘治愈系人文IP’。”
林小满冷笑一声:“所以我们的汤要变成营销素材,阿强的手艺要包装成‘底层逆袭故事’,程伯伯的眼泪要剪进广告BGM?”
“差不多。”李言诚苦笑,“他们甚至提议,可以把树洞纸条做成明信片售卖,收入用于项目发展??‘情感变现,温暖循环’。”
“放屁!”阿强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满脸怒意,“那些纸条是人心最疼的地方!能卖钱吗?能当饭吃吗?”
屋里一时寂静。
片刻后,李言诚轻声道:“我已经拒绝了。但他们临走前说了一句:‘你们坚持不了多久的。没有资本支持,理想终将饿死。’”
没人接话。可每个人都知道,他说的是现实。
上午十点,王德海召集配送队开会。自从实行“互助积分制”,队伍越发正规,连路线图都画成了彩色网格。“现在问题来了,”他指着墙上地图,“南区三个老旧小区之间没有直达路,送餐要绕行二十分钟。如果能在中间打通一条便民通道,至少节省一半时间。”
“那是私搭乱建区,归街道管。”一名志愿者说,“去年申请过拆违建修路,被驳回了,说影响市容评估。”
“那就我们自己动手。”阿强猛地站起来,“水泥、砖头我去找工地朋友匀一点,木工老陈答应义务出工,电工老刘也能帮忙接照明。咱们不求宽,只求通??让轮椅能过就行。”
众人面面相觑,随即纷纷举手。
下午两点,一支由十五人组成的施工队悄然开工。他们戴着红背心,扛着工具,像一支微型军队。起初居民围观议论:“这是干啥?造反啊?”
直到看见他们搬来沙袋填平坑洼,锯断阻碍通行的铁栅栏,重新铺设排水沟,才有人默默送来矿泉水和毛巾。
第三天,一对年轻夫妻抱着孩子路过,母亲蹲下对孩子说:“看,这些人不是警察也不是工人,他们是邻居。”
到了第五天,通道初具雏形:两米宽,百步长,两侧刷上了彩绘??一边是孩子们画的笑脸,一边写着“谢谢你曾为我弯腰”。
然而第六天清晨,城管执法车呼啸而至。
“谁批准你们施工的?”队长脸色严肃,“这里是违章作业,立即停工,否则依法拆除并处罚。”
人群沉默。阿强上前一步:“我们没想违法。但我们知道,等公文走
↑返回顶部↑